在廣袤無垠的火箭發射現場,一座氣勢恢宏、高達五層樓的發射架如鋼鐵巨人般巍然矗立。
發射架兩側,兩條機械臂宛如靈動的長蛇,緩緩伸展而出,恰似兩根修長而精準的筷子,穩穩當當地夾住了一個長約七八米的神秘物體。
遠遠眺望,這物體就像一個令人矚目的巨型“大煙花”,在陽光下散發著不鏽鋼獨有的光澤。
可彆輕易小覷了眼前這個看似平凡的“大煙花”。
雖說它隻是一個道具,但其內部構造精細得如同精密的瑞士鐘表,發動機、助推器等各類功能部件無一缺失,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整體性能絲毫不遜色於真正的火箭。
更令人驚歎的是,這個“大煙花”並非徒有其表,而是真真切切具備發射能力。
據廠家經過反複嚴謹計算得出,它發射的極限高度可達五千米,這一高度對於《往返地球》劇組而言,恰好能夠滿足全部拍攝需求。
對於知名導演陳浪來說,拍攝火箭從天而降,被機械臂穩穩夾住的鏡頭並非難事。
畢竟在影視拍攝領域,有一種巧妙的拍攝手法——倒放,運用這一技巧便能輕鬆實現。
然而真正的挑戰是,這枚獨一無二的“大煙花”僅有一枚,成敗在此一舉,是騾子是馬,馬上就要拉出來遛遛了。
眼前這座臨時搭建的發射基地,也不是一般的工程,其建造成本高達一個億,是當地政府與企業攜手合作、共同打造的傑作。
吟詩小達人為拍一部電影,可以建設一座城,以如今陳浪在影視界的地位和排麵,為拍攝這部科幻大片,建造一座專屬的發射基地,也並非什麼遙不可及的難事。
而且,這座發射基地在《往返地球》劇組完成拍攝任務後,也不會麵臨被拆除的命運。
這座發射基地將華麗轉身,成為當地的一處特色景點,憑借獨特的魅力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感受航天與影視交織的奇妙氛圍。
就在這時,火箭專家鄭工程師神情專注地走到陳浪身邊,與其交流道:“火箭升空至三千米左右時,會發生爆炸……”
陳浪微微點頭,認真聆聽後,沉穩地回答:“那就麻煩鄭工了。”
為何升空的火箭要特意安排爆炸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眼前這個‘大家夥’,目前還無法實現回收技術,在下落過程中難以控製,一旦出現嚴重事故,後果不堪設想,這責任誰都承擔不起。
而陳浪的拍攝需求不僅包括筷子夾火箭的精彩鏡頭,火箭在空中爆炸的震撼畫麵更是必不可少。
如此看來,眼前這枚‘大煙花’,可謂承載了太多的“重任”。
[價值八百萬的‘大煙花’仿佛在心底呐喊:“你了不起,你清高,我要衝出天際,我要那璀璨的永恒。”]
……
在這萬眾矚目的一刻,《往返地球》劇組的全體成員,仿佛被一根無形的線緊緊牽動著,每個人的眼神中都閃爍著難以抑製的期待光芒。
對於娛樂工作者來說,能夠如此近距離地目睹火箭發射的震撼場景,實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哪怕大家心裡清楚,這不過是一場為了電影拍攝而精心策劃的“遊戲”。
陳浪靜靜地佇立在那裡,目光緊緊跟隨著火箭專家們忙碌的身影,等待著各項確認工作的完成。
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次簡短的交流,都仿佛是這場宏大演出前的序曲。
終於,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現場的氣氛愈發凝重而熱烈,陳浪深吸一口氣,進行了最後的確認。
此時,一組拍攝人員如同勇敢的雄鷹,搭乘著直升機緩緩升空,向著廣闊的天空翱翔而去,隻為捕捉到更多珍貴而精彩的素材,為這部電影增添一抹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