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三兄弟剛到村口,就被發現了。
找蘇潤寫過春聯的張大娘,原本正挎著菜籃準備回家做午飯,沒成想迎麵看見蘇豐駕著車回來。
而蘇行和蘇潤正探著腦袋,從撩開的車簾往外看。
“哎呦喂!這不是潤子嗎?!”張大娘激動地一拍大腿,叫了出來。
蘇豐放緩了車速。
三兄弟齊聲打招呼:“張大娘!”
“哎!哎!可算回來了!”
張大娘高興應聲,點頭如搗蒜,順手把自己的菜籃送了過去:
“瞅瞅潤子這又瘦了這麼多,真是辛苦。”
“來!大娘剛買的豆腐,新鮮著呢!多吃點補補!”
蘇潤正想推拒,卻見張大娘把籃子往馬車上一放,轉頭就往蘇安福家跑去,邊跑還邊大喊:
“村長啊!潤子回來了!咱村的秀才公回來了!”
正是晌午。
這一嗓子,當即就叫出了不少村人。
隻要家裡有人的,全都打開了院門。
蘇潤本以為還會跟前麵兩次一樣,被堵得水泄不通。
他甚至都已經做好等大伯來救的準備了。
不料。
村人打開門看到他們,雖然欣喜,卻並沒有像先前那樣瘋狂圍堵。
隻是親親熱熱地將菜蔬雞蛋等物放在馬車上。
然後簇擁著馬車往前走。
一大群人邊走邊嘮:
“咱蘇家真是祖墳冒青煙了!這就出了個秀才公!還是潤子爭氣!”
“何止是秀才,咱潤子可是案首,就是秀才裡最好的那個!”
“潤子、小豐都這麼出息,咱這些老的可不能給小輩拖後腿!都得加把勁多乾點!”
“對!族長說了,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我明年把狗剩也送去讀書!”
“是這個理,得要孩子們都出息了,咱蘇家才算翻身!”
……
蘇安福沒見過什麼大世麵。
他或許不知道怎麼教導族中小輩登科入仕,也說不出什麼之乎者也的大道理。
但他深知家族團結和後輩讀書的重要性。
因此,從蘇潤五月前府試後,蘇安福就以蘇家三兄弟為標榜,全力約束、引導著眾人。
蘇安福不止一次在村子裡敲打眾人,讓他們珍惜現在的生活。
還多次提醒:
“小豐他們在外頭做事,做好了咱村子都跟著沾光。”
“你們彆打那些小心思,更不準打著他們旗號乾壞事。”
“不拖後腿,就是在幫他們了!”
“老老實實過日子,看在都姓蘇的份上,小豐兄弟三人肯定念著往日情分!”
“要是瞎折騰,耍小心思,反而把情分都消磨完了。要是以後真有事兒,也彆怪人家不幫忙!”
蘇安福不是無的放矢。
這一年多以來,柳林村生活大變樣。
生活水準直逼城裡人不說,連說親都占儘了優勢。
一聽是柳林村的人說親,媒婆挑的全是拔尖的,一個孬的都沒有。
村裡人也不傻,聽蘇安福這話,很快就找準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