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為了讓各地刺史知道國家大事,特意創辦了《開元雜報》。
大炎繼承前朝,也保留了這個習慣。
每月,朝廷都會把大事寫在一起,派驛使發往各府。
青陽府衙裡,就保存了大炎百年來的雜報,還有專門的小吏看守整理。
彆人想弄不容易。
但蘇豐畢竟是八品農官,悄悄抄一份,不在話下。
“多謝清逸提點!”蘇潤端正作揖。
其餘人也高興地道謝,隻有向波哀怨道:
“清逸,何故插兄弟兩刀?”
蕭均依舊淺笑,不失君子風度:
“子墨方才也不見口下留情,均不過一報還一報罷了。”
向波不忿,糾纏著蕭均走了。
他把自己方才說過,陪蘇潤上課的話,全都吞進了肚子。
而蘇潤也不在意。
他帶著司彥等人一起去了緗帙樓,借回不少書,打算惡補短板。
《周禮·地官司徒·保氏》有言:“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君子六藝也是府學學子必須修習的科目。
新生入學第一年,每日第三堂課都是六藝。
雖然平日不考這些,但若是不好好學,被教諭記下,那就會影響歲考成績了。
不過也有特殊情況。
如果本來就會的話,可以直接找教諭考試,考試通過就不用學習了。
比如周年的射、禦,蕭均的樂和禮等,都是直接過的。
不過蘇潤他們不具備相應的實力,隻能乖乖來上課。
老生早就學過這些,來的多是新生。
今日開的六藝課是射箭。
教諭也是熟人,正是上堂課剛見過的張教諭。
換上乾練騎射服的張教諭,倒提長弓,踱步講解:
“射分白矢、參can)連、剡yan)注、襄尺、井儀五種射法。”
“白矢,羽箭要貫穿靶子,露出箭頭。”
張教諭說著,挽弓搭箭,當場射穿了靶子,引得眾人紛紛撫掌叫好。
蘇潤和梁玉蠢蠢欲動,齊齊舉起大弓。
張教諭一個眼神掃來,兩人頓時放下手臂,偃旗息鼓。
“參連,要求先放一箭,後三箭連續射出,若連珠般。”
“剡注要求瞄時短促,上箭即射,射則必中。”
“襄尺即君臣同射之時,臣子當退一尺地以讓君。”
“井儀,四箭連貫,都要正中目標。”
張教諭說完,也演示完畢。
“你們可在白矢、參連、剡注、井儀中任學一種射法,學會即可。”
張教諭讓他們手持弓箭,一字排開。
他手把手教導射箭,並將射箭要領講解明白。
之後就不管他們了,隻讓他們自行練習,下課前將想學的射法報給他即可。
蘇潤終於等到了能大顯身手的時候。
他腦中幻想著自己千軍之中,射敵眉心的壯烈之舉,興衝衝的拉弓射箭,用了全部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