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潤這個名字,這幾個月在朝臣耳中,可以說是如雷貫耳。
先是打風機、連機碓,再是三弓床弩,前些日子還弄出個炸藥桶。
現在,又改進造紙術。
這讓諸多憑著儒家正道入朝的官員,頗為不滿。
不少守舊的官吏認為:
蘇潤六人不思苦讀四書五經,反而一心鑽研這些奇技淫巧,又嘩眾取寵,引太子垂青。
這派作態,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
但偏偏,東西確有實用,而儲君又吃這一套。
加上蘇潤六人還沒有入朝,他們就是想彈劾,也沒法彈劾,故心裡都憋著股氣。
而蘇潤他們還不知道:
自己沒入朝,就已經得罪了不少人。
趙叡將東西呈上,熙和帝接過,翻看起來。
文章除了基本的材料、成本等,還從教育普及、國庫收入以及社會穩定等多方麵,寫了改進造紙術後的好處。
條理清晰,邏輯過硬,熙和帝看得很是滿意,公開表明態度:
“此子乃國之大才,若此子入朝為官,我大炎何愁不興盛?”
“聽聞此子學識淵博,還曾作出《水調歌頭》那等可流傳百世的詩詞。”
“朕已經迫不及待想開會試,招此子入朝為官了!”
熙和帝這話,就變相點明了,會試和殿試必須取中此子。
甚至意味著狀元之位已經內定。
此言一出,殿內朝臣臉色各異。
家中有子孫要參加今年會試的,紛紛考慮是不是押後再考。
同時,不少官吏都蠢蠢欲動,都想趁著時間早,下手搶回個狀元。
殿中小聲議論起來。
杜昆聽著身後官吏打算以姻親收攏蘇潤之言,更是覺得自己撿到了寶,得意飲酒。
除此之外,一心報國的官吏則坦坦蕩蕩的附和起熙和帝。
其中,以國子監祭酒秦鑲為最。
他毫不猶豫力挺蘇潤:
“陛下英明!”
“此子不但才能卓絕,更難得的是有一顆為民之心,赴京途中,老臣常見此子體察民情,編寫成冊。”
“大炎官吏若儘如此,陛下可垂拱而治!”
宋修齊和柳玉成也幫著說話。
有人悄悄打探起蘇潤近些日子的行跡,得了趙叡授意的官員,借著宴會,將蘇潤誇得天上有,地上無。
更是傳出了蘇潤乃國之賢臣,他日必能輔佐天子平定天下之言。
這引來了朝中不少重臣和勳貴的好奇,紛紛向太子趙叡打聽蘇潤。
趙叡不吝誇讚,連熙和帝都流露出重用此子之意。
見狀,不少人也動了聯姻的心思。
原本得意洋洋的杜昆,現如今也有些如坐針氈,目光不住的往戶部尚書範興文身上看去。
而範興文老神在在,是少數對蘇潤不感興趣的重臣。
見到這一幕,趙叡更是確認了自己的調查方向沒錯。
今日這一出戲,一是為了刻意將蘇潤捧到高處,讓他的‘反悔’有出處,逼幕後之人下手。
至於這二嗎?
“鴻然,派去清河省查蘇潤和蘇家的人回來了嗎?”熙和帝壓低聲音,詢問趙叡。
大炎皇室到了趙叡這一代,人丁不盛。
雖然熙和帝有五個兒女,可如今,兩個女兒嫁到他國,此生隻怕難見了。
而幼子趙翊……
熙和帝看著正興致勃勃向謝天恩追問打鐵花的兒子,也是無奈:
這個一心隻有吃喝玩樂和木頭的傻兒子,是真的指望不上!
如果一直這樣,待他百年之後,皇室正統一脈,就隻剩下長子趙叡苦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