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君、為臣,蘇潤都沒真的體驗過,的確沒經驗。
不過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臣比比皆是。
所謂以史為鑒,窺一斑而知全豹,不外如是。
聽柳玉成、秦鑲和宋修齊講解了這麼久的國事,蘇潤對於大炎的曆史和如今的國情很有幾分了解。
蘇潤根據大炎實情破題時,本來無心拍馬屁,但後麵也不得不承認:
為君?
他這個嶽父,當皇帝是真不賴!
熙和帝剛登基時,大炎積貧積弱,內有民不聊生之苦,外有強敵環伺之危,國運堪憂,風雨飄搖。
說句不好聽的,一陣大風,都能把大炎刮得分崩離析。
那時候,朝廷裡還有些跟太祖打天下的勳貴之後,仗著祖宗蔭庇,耀武揚威,雖說他們不敢明麵上對皇室不敬,但也各懷心思。
尤其麵對外邦挑釁,享受了數十年太平的勳貴和舊士族連成一線,竭力反對開戰,全都主和,縱容了以大蕃為首的外邦之囂張氣焰。
當年熙和帝先嫁長女,再嫁次女,連著皇後荀菱華之父鎮國公多年戍邊防備外敵,都與皇權不穩有關。
熙和帝忍著這口氣,硬是憑著自己手腕,穩住了朝廷,通過科舉提拔出不少寒門人才,恩威並施,將這些人籠得牢牢的。
又等著宋修齊、柳玉成他們從微末小官,成長到如今一朝重臣。
他們是熙和帝一手扶持起來的忠臣,幫他治國,也幫他革除朝中舊勢力,跟勳貴、舊士族打擂台。
熙和帝小心控製著革除舊黨的尺度,同時大力施行仁政,一點點把大炎從倒懸之危中解救出來,甚至還湊夠了與大蕃開戰的軍費。
而且他早做準備,從太子幼時就悉心培養。
熙和帝自己走得是‘以德行政’的王道,但教給太子的卻側重於霸道,隻怕也是存了自己富國,太子強國的想法。
忍了幾十年,也是真能忍。
蘇潤設想,要換了他坐熙和帝的位置?
那估計他就要掀桌子了!
攔著不讓他打?
那就把他們一起修理了!
先揍朝臣,再揍大蕃,一個都不落!
不過,這麼做,百姓很受罪就是了……
“唉,皇帝真難當!”
“天子天子,天下之子啊!”
“一舉一動都得想想百姓,嘖!”
蘇潤感慨。
不過也不用他當皇帝,就算愁也輪不到他愁。
何況,以大炎如今的情形,為君之道,熙和帝和太子已經做得很好了,他誇就是。
所以感慨完,蘇潤就將思緒拋到腦後,專心研究自己的為臣之道了。
既然是時務策,不是史論,那就不需要太多假大空的東西。
俗話說得好,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打老鼠。
所以,身為官吏,必須做好分內之事。
隻要各司其職,不推諉塞責,這臣子就算是做好了。
當然,什麼忠心報國之類,也不能少。
濾清思緒後,他潤了潤毛筆,提筆以《左傳》中的‘臣聞君子之仕也,事上謹而信,下慈而成,同其德,異其事。’為開頭。
然後……
他修改了吏部考核官員的標準。
不僅製定了新的kpi績效考核細則,還將官吏俸祿分為基礎、績效和養廉三部分,並且提出了末位淘汰製和百姓投訴信箱。
此外,在提高官吏俸祿的同時,他也要求加大官吏犯法的懲戒和治理有方的表彰力度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