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聞言,百官倒吸一口冷氣:
自前朝以後,便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為內相’的說法。
雖說大炎吸取前朝教訓,未設宰相之職,但官職能做到三品往上的,大多也是翰林出身。
翰林院對進士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因此,雖然翰林院是清水衙門,平日也多修書撰史、起草詔書,不像六部之官手握實權。
但殿試後,二甲、三甲的百餘名進士,依舊潛心準備朝考,擠破頭爭當翰林院庶吉士。
隻是按例,新科進士入翰林院,都得待夠三年,期間還要經過種種考核,待三年後散館,優者升為侍讀、侍講,其餘人再分派各部或外放。
陛下此舉……
相比於局外人,玉泉六子感受更深:
熙和帝這是擺明了既要保留他們翰林的出身,又要提前給他們實權,讓他們參與朝廷大事。
而且,想乾什麼還可以他們自己選!
怪不得太子殿下一直壓著他們的功勞,不讓張揚,原來是在這裡等著他們呢!
司彥幾人心裡有數,快速思索起來。
隻有蘇潤和梁玉是例外。
前者是懶得想,他覺得自己這三年這麼辛苦,該躺平休息了,何必急著給自己找活乾?
後者則是覺得,考出個進士,已經對得起地下努力多年的列祖列宗,剩下的,就看好友們,他們去哪兒,自己跟去哪兒就成。
因此,一心想撿現成的梁玉,靜悄悄的等好友們先開口。
玉泉六子沉思的沉思,靜候的靜候,一言不發,相當沉得住氣。
但旁觀的百官就忍不住了:
雖說這六匹突然殺出來的黑馬,讓他們甚感措手不及。
可都這時候了,誰還看不出天家態度?
何況六人還有真本事!
此時不搶,更待何時?
暗潮湧動,隻見下一刻,戶部尚書宋修齊、工部尚書崔毅、兵部尚書鄭英豪以及禮部尚書喬方同時出列:
“陛下,臣戶工兵禮部缺人!”
易和光晚了一步,但也怕自己吏部沒搶到人,連什麼時候吏治被人改了都不知道,忙緊隨其後道:
“陛下,蘇潤殿試吏治一策,見解獨特。”
“前些日子,範興文引誘官吏叛國,亦暴露官吏考核短處。”
“臣吏部正缺蘇潤這等大才完善吏治,臣請陛下聖旨,命蘇潤入吏部,臣定儘心儘力,傾囊相授!”
到了自己的地盤,蘇潤再想翻起什麼浪花就不容易了!
有他控製局麵,怎麼改革吏治,還得聽自己的!
如此,蘇潤不就相當於在幫自己做政績了?
易和光打著小算盤。
但聽到這話,崔毅、鄭英豪四人齊齊轉頭,目光幽深:
這老小子可真不要臉啊!
他們還委婉了兩下。
這老小子呢?
上來就出底牌,找了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就要把蘇潤給搶走?
哪有這麼便宜的事?
四人的眼神又是譴責,又是憤怒,仿佛在說:
殺父之仇,奪才之恨。
老小子,從此刻起,我們就是仇人了!
易和光引發眾怒,崔毅這個小老頭,上來就掀老底,順手還把喬方犧牲掉:
“現在說的好聽!”
“昨天也不知道是誰,跟喬尚書一唱一和,說什麼:區區貢士,不懂朝政,未入朝堂就敢妄談吏治,荒唐!”
崔毅語氣、動作都學得有模有樣,蘇潤挑眉,好奇地想:
呦嗬!
原來還有這麼一出呢!
那……這兩位尚書,今日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是想乾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