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為蘇潤六人一進城就要被孔巡撫他們帶走,要見著就得下午了。
誰知道,梁父和蘇行前腳才進自家大門,後腳梁府就收到了玉泉六子報信,說他們要回家用午飯。
聞言,久久不見自家孩子的梁母、李氏和張氏都高興的不得了。
張氏沉浸在離家三月有餘的夫君和失蹤半年多的小叔子,同時歸家的喜訊中無法自拔。
隻見她一把從站桶裡拔出自家閨女,拔腿就往家跑。
風中,傳來她喜出望外的聲音:
“大嫂,我帶南星去見見她爹,等會兒帶孩子她爹一起過來啊!”
李氏理解夫妻小彆勝新婚的歡喜,甚至因為自家二弟總在外奔波,沒時間陪伴妻女,而心疼弟妹,故而不僅沒攔著,反而道:
“不用急著過來,大嫂能忙得過來!”
相比蘇行和張芸,梁家父母就含蓄沉穩得多了。
梁母陪梁父回房換了件同款同料的新衣後,就齊心協力撲在迎兒子回家的大喜事上了,李氏也在旁幫著操持。
院子中時不時響起三人的聲音:
“先彆忙著卸貨,先把紅燈籠都點上!喜慶些!”
“大紅花怎麼還在這兒?快拿過去,給門口的石獅子係上!幾個孩子平安回來,還考了進士,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對了,派人去街頭盯著了嗎?看到他們一進街口,就趕緊把行子帶回來的鞭炮放一掛!”
“還有廚房,飯菜做好彆放涼了。那麵條先彆急著煮,聽到鞭炮聲再煮,上車餃子下車麵,煮早了麵坨了不好!”
“大寶、二寶,你們注意點,新衣服要弄臟也得等見過你們小叔之後!”
……
梁府內一片喜氣洋洋的氣象,數十號人忙活的團團轉,隻等迎接遊子還家。
另一邊。
眾人進城後,趙翊自去驛館,玉泉六子則是在官兵的保護下,往梁家回。
本來六人沒想著這麼大陣仗,但孔邦擔心他們有個萬一,近沒法對瑞王交代,遠不能對皇帝交差,故堅持派兵保護。
如此聲勢浩大地開路,勾起了百姓的好奇心,不少人跟在後麵看。
正是因此,蘇潤他們剛進街口,梁府就收到了信。
“快快快!點鞭炮!點鞭炮!”
兩根杆子將丈餘長的鞭炮高高挑起,跟著呲溜一聲,引線就被點著了。
登時,劈裡啪啦的聲音就在街頭巷尾炸響。
不少沒見識過鞭炮的百姓,被嚇得四散而逃,卻又在看清楚沒有危險後,更加好奇地探頭探腦:
“這哪戶人家?鬨出這麼大的動靜?該不會把衙門的人招來吧?”
“方才那動靜是怎麼弄出來的?這小半條街都煙火彌漫的!”
“那梁家你們還不知道?去年鄉試,光是報喜的就來了五個,據說他家少爺跟解元、亞元、經魁都是好友,估摸著這是更進一步了!”
“再進一步不就是貢士和進士了?”
“可不?算算日子,殿試的消息也該傳回來了!”
“放心,真要是考上了,梁家肯定開流水席,就是可惜了,早知道梁家運勢這麼好,就該早早結交,現在晚了。”
“這倒是!”
……
就在街坊鄰裡的議論聲中,馬車終於停在了梁府門前。
蘇豐先下車,然後就是蘇潤和謝天恩。
司彥五人也從另外兩輛馬車上下來。
而此時,梁父梁母、李氏、蘇大寶、蘇二寶,還有抱著女兒剛趕來的蘇行夫婦倆,全都穿著嶄新的衣裳,在大門口等著。
一見到玉泉六子回來,眾人激動地一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