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率人見禮,而後引崔毅和蘇潤往裡進。
蘇潤在熙和帝麵前,紅到發紫,崔毅又主管工部,都是朝廷炙手可熱的人物。
蔣明有心在兩人麵前邀功,故邊走,邊為他們介紹玻璃坊的情況,還明裡暗裡的拍兩人馬屁:
“玻璃坊是三月前,在一瓷窯基礎上改建而來的,現今有三百名匠人。”
“除了玻璃窗外,還負責琉璃、鏡子等物,每日產出超過千件,這都是托蘇詹事的福。”
“即便如此,依舊供不應求,戶部經營司的張昌永張郎中,時常來催。”
“幸得崔尚書體諒,請旨擴大玻璃坊,預計擴建後,我坊日產出將超三千件。”
……
跟人打交道,不怕彆人提條件,怕的是彆人不提條件。
比如蔣明。
他好話一說,蘇潤就知道,這人有心攀附自己。
既如此,那就好辦了。
蘇潤也不開空頭支票,道明來意,直接要求蔣明每日讓出一半玻璃份額給他,並允諾:
“戶部那邊,自有本官去說明情況。”
“待溫室大棚培育成功,請功名帖上,本官必然給蔣郎中留下重重一筆。”
蔣明自是心動。
但蔣明到底沒忘記自己是誰的手下,探尋的目光,不由自主掃向尚書崔毅。
蘇潤品級比他高,但也不能直接調動他。
崔毅直言:
“不必看本官,日後蘇詹事的話,就是本官的意思,你們照辦就是。”
“切記,不可敷衍塞責,否則嚴懲不貸。”
要是崔毅鬆口讓他照辦,蔣明覺得是天賜的機會。
但這麼一說,蔣明反而覺得危險:
就算蘇潤是少詹事,也斷沒有在六部耀武揚威的道理。
況且,前些日子,蘇潤當眾怒罵平西侯的時候,他也不是沒看見。
若是他受蘇潤指派的消息傳出,引得勳貴彈劾,就不妙了。
崔尚書根基深固,蘇詹事又是準駙馬,他豈不是成了權力交鋒的犧牲品?
抱著這想法,蔣明猶猶豫豫道:
“尚書大人,這不合規矩……蘇詹事畢竟是太子府的……”
蔣明吞吞吐吐,但意思很明白:
蘇潤沒有權利直接插手玻璃坊。
本來蘇潤也需要一個出示令旨的機會。
他從衣袖中摸出令旨,狐假虎威地開始宣旨:
“……特命太子府少詹事蘇潤總理大炎經濟諸務……皆以其令為行止……”
眾人接旨。
待蘇潤話落,崔毅直接道:
“蘇詹事奉太子令旨而來,正四品以下官吏,皆可隨意調動,各部均得配合,你奉旨辦事便是!”
不合規矩,但蘇潤手上拿著規矩,沒什麼不能做的。
一道令旨,徹底免除了蔣明的後顧之憂:
“請蘇大人隨意吩咐,下官無不遵令而行!”
這就相當識相了。
蘇潤不攬權,還講究高效,故讓蔣明帶自己去了燒製玻璃的地方。
相比於蘇潤他們第一次研製玻璃時,各種湊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