勳貴勾結南方士子,導致北方勢弱,在朝廷中沒有話語權。
熙和帝過去需要利用勳貴們穩定朝綱,治理大炎,所以隻能睜隻眼閉隻眼。
如今勢強,就得製衡雙方實力,免得南方一味壓製北方,導致權力失衡。
思及此,蘇潤忍不住想:
難道去年一甲三人全都出自清河,其實不僅僅是因為文章,也是暗合了熙和帝扶持北方士子的打算?
而玉泉六子的名號,隻是給熙和帝提供了個現成的機會?
蘇潤越想越覺得是這個道理。
正在他沉思的時候,熙和帝主動開口:
“朕看了這幾期的京城風雲雜報,孔仲行不愧是孔聖人後裔,雖說文人相輕,但會館書生們對他的文章都讚不絕口。”
“還有那國子監的周明源,詩詞不錯,可惜氣魄差了些,字裡行間還是有江南水鄉的柔婉。”
蘇潤恍然大悟:
他明白了,他嶽父打算利用仲行的身份做文章。
仲行孔聖人後裔,又已經連中四元,是最適合作為北方士子的代表。
來日入翰林院,可收攏天下文人之心,穩定朝綱,方便日後朝堂洗牌。
而周明源出身南方,是勳貴集團扶持的人物。
所以,他嶽父讓他做考官,也有留後手的意思:
一旦閱卷時,周明源文章被推上來,他就得出來唱反調了。
這次,周明源注定是給仲行陪跑了,蘇潤心想。
旋即他又猶豫地問:
“但……兒臣與仲行乃是好友,若是……會不會有科舉舞弊之疑?”
熙和帝笑而不語,倒是趙叡安撫:
“孔家一門雙狀元,孔樓自小便有神童之名,大炎誰人不知?若是他沒中狀元,才是怪事!”
孔聖人後裔,本就是孔樓的護身符,蘇潤不過是以防萬一的後手罷了。
“何況,父皇不說科舉舞弊,誰敢說?”
彆說會試了,就是去年殿試,趙叡都敢打包票,柳玉成、宋修齊和秦鑲,肯定給蘇潤六人放水了。
公平,從來不是絕對的,永遠隻是相對的。
就像去年清河省包攬一甲前三,那今年清河省文人的排名肯定會後壓。
幸在孔樓祖籍不是清河,不然他父皇多少是要再考量一番的。
“有朕在你身後,你放心去辦事,好好選幾個人才上來。”熙和帝給蘇潤打了一劑強心針。
蘇潤一想也是,皇帝都這麼說了,還怕什麼?
他當下就應了。
熙和帝又補充道:
“科舉選才事大,梁玉運勢不凡,讓他擔任同考官,與你一起入考院。”
氣和運都在,說不準此次取中的都是賢臣,熙和帝暗自盤算著。
繼蘇潤之後,梁玉也緊隨好友腳步,成了許願池裡的王八。
在東宮處理奏折的梁·王八·玉,打了個噴嚏:
“哪個混賬敢罵玉?”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