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完小輩的事,蘇安福也有新想法了:
“遠山,回清河前,我們得在國子監附近置辦套宅子。”
孫子們在京城讀書,旬休時總得有個落腳處。
逢年過節一家團聚暫且不提,京中也得留些人看顧孫子。
如此一來,置辦宅院是很有必要的。
蘇遠山很是讚同:
“爹說的是,這樣的確方便多了。”
雖然蘇豐兄弟倆是自家親戚,但也不能經年累月地住。
蘇遠河同樣把自己的打算說出來:
“估摸著再過兩月,第一批去邊境的商戶也該回來了。”
“我、二哥和平安堂哥,打算這兩月回家一趟,看看家裡的生意。”
出來這麼久,不放心。
蘇安福扶著花白的須發點頭,緩緩道:
“剛好德明和璨之都是五月成親,到時候,你們接上德明姐姐一家,一起上京。”
“這兩月,先讓遠山把宅院買下來。”
司彥和梁玉的親事,都定在殿試後,一個在五月初,一個在五月尾。
本來時間還沒這麼趕。
但梁父梁母找人幫司彥算良辰吉日時,讓閒得冒泡的梁玉瞧見了。
梁玉心心念念要司彥的兒子當自己未來女婿,就厚著臉皮去磨司彥,非要一起成親,還揚言要讓孩子們青梅竹馬長大,說是這樣感情好。
司彥這個監察禦史,對外人冷冰冰,一副鐵麵無私的模樣,但對蘇潤他們幾個心軟的很。
耐不住梁玉各種求,司彥最後還是點了頭,選了五月初五端午節成親。
而司彥除了程介外,沒有長輩。
他姐姐一家對他倒是不錯,前些年供他讀書。
但當司彥真的衣錦還鄉時,他姐姐卻怕給他添麻煩,拒絕了一起上京的要求,隻願待在玉泉。
司彥隻能把奪回的田地送給姐姐,又留了些銀子,孤身來京。
如今,他姐姐一家在玉泉縣開了兩個小鋪子,孩子也送到程介的學堂裡讀書了,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蘇家這些年在玉泉,沒少照應司彥這為數不多的親人。
蘇安福算是看著司彥一步步走到今日,知道他不容易,加上蘇潤跟司彥是好友,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就願意多幫襯點。
梁玉也是一樣。
到時候擋酒的時候,蘇遠河他們都得上。
畢竟當年蘇遠河娶媳婦,梁玉和司彥可都是陪著去接親的。
說完正事,蘇潤和趙婉留下吃午飯。
蘇潤還專門提醒他二哥去洗手,為此,喜提二哥一個愛的巴掌。
未時。
蘇潤夫婦倆剛回府,還沒來得及午憩,就聽女官青羽帶人來報:
“刑部張尚書方才命人送了十六顆南海大珍珠,說是給駙馬的回禮。”
“禮部霍侍郎送了各色寶石三十六顆。”
“翰林院古學士贈上品翡翠一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