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殿試,蘇潤作為考生,天不亮就去宮門口老老實實列隊等著,進了宮也隻能站在文武百官後麵,低調做人。
但今年就不一樣了。
為了偷懶,蘇潤提前一天,趕在宮門下鑰前,陪媳婦回娘家探親。
探親後,順便就在媳婦的瑤光殿住了一晚。
這就導致翌日寅時,百官在宮門外等著進宮時,蘇潤在瑤光殿呼呼大睡。
卯時,百官聚集在太和殿鹵簿法駕下,等熙和帝駕到時,蘇潤才剛剛被叫醒。
卯時二刻,連王公貴族都在太和殿外老實等著了,蘇潤人還在瑤光殿優哉悠哉的用早膳。
直到卯時末。
天邊泛起魚肚白,陽光照開了陰霾。
隨著太和殿外鳴鞭聲響起,姍姍來遲的熙和帝,在鼓樂聲中,帶著趙叡、趙翊、蘇潤並一眾儀仗,踏入殿中。
今日的蘇潤並沒有穿自己的四品官服,而是換上了大炎駙馬的專屬朝服。
一身紫色曲領大袖袍,腰配金玉帶、腳踏黑靴,看起來頗有幾分富貴公子的做派,但又隱見威嚴之色。
太和殿。
熙和帝穩穩坐在龍椅上,他右側是身著明黃色太子服的趙叡,左側則是同坐一席的趙翊和蘇潤。
雖然駙馬是皇親國戚,但按禮說不能跟親王同坐一席。
可熙和帝發話,鴻臚寺和禮部隻能照做。
熙和帝對蘇潤的重視,不言而喻。
見狀,百官倒是沒什麼意見,但勳貴集團似是有些騷動,但很快歸於平靜。
蘇潤坐在上頭,從殿內看出去,見五彩朝霞映著下方有序列隊於殿外、因垂首以對而顯得格外恭敬的百官與貢士們,心中自發生出一股豪氣。
難怪都想當皇帝,光看著這一幕,心情就好,蘇潤心想。
熙和帝照搬了去年殿試的任命,讓六部尚書加上國子監祭酒和翰林院學士做讀卷官。
至於缺位的禮部尚書,就暫時讓禮部左侍郎霍玉堂頂上了。
就在蘇潤發呆的時候,今年照舊負責保管殿試題目的柳玉成,已經從殿內黃案上,將試題捧出,交給了禮部右侍郎肖晨。
肖晨高舉試題,當著眾人的麵,將題目轉移到丹陛的黃案上。
而後,許忠義輕甩拂塵,氣沉丹田,尖銳的聲音直衝雲霄,引導新晉貢士們行五拜三叩禮。
禮成後,以孔樓為代表的一百一十七名貢士,在禮部官吏的帶領下,往各自的位置走去。
同時,百官各歸各位,按照上朝的官位,有序站隊,做起了旁觀者。
這也是蘇潤今日穿上駙馬朝服,跟嶽父大人一起出現的重要原因:
百官站著,但他可以跟佑璋坐在一起休息,何樂而不為呢?
待眾人就位後,禮部官員輕手輕腳將試卷發下。
跟往年一樣,試題上隻有兩道時務策題目。
第一道題目是: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司馬光言:“善治財者,養民為先。”今欲使國無虛耗之費,民有樂生之心,府庫充盈而閭閻不困,其策安在?試參酌古今,陳富強之術。】
其實就是要富國強民的方略,但要求在不盤剝百姓,使其窮困的前提下,來充盈國庫。
這題中規中矩,並不算為難考生。
大炎多年來積貧積弱,彆說孔樓這樣的公卿之後,連目不識丁的農人都知道朝廷無錢無糧。
第二道題目則是老生常談的吏治問題:
【《論語》雲:“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又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昔漢設刺史以六條問事,唐行《考課令》核官吏之績,皆欲肅清吏治。今欲效古製而革時弊,當以何者為先?試申其義,並陳方略。】
其實就是說:
《論語》告誡我們要引用賢能,漢、唐也有各自的辦法管理官員,如今大炎要效仿古製革除吏治弊病,該怎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除了勳貴黨同伐異之外,前些年的範興文事件,也讓熙和帝不得不高度重視起吏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