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接下來兩章,可能會有爭議,純純我個人觀點,疊個甲先)
理解,支持,配合的行為是【同諧】命途的體現。
「普世同諧,群星共熠,無上功德頌神主!世人同袍,萬物同根,賜福之風拂大地!」
——《諧樂頌》第一樂章
來自多個諧樂天體世界的集群星神。千麵一體的希佩,宣唱著和諧一致的喜樂。
為了對抗宇宙無情的法則,智慧生命需要抹煞孱弱的私欲與個體的差彆,融入同一闕諧樂中——以強援弱,以死護生。
正如同諧的外貌一樣。
祂那三相麵的身軀代表著千萬種側麵,每個人都能從祂的身上,祂的理解中看到屬於自己的“道”。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你可以否認祂,你可以汙蔑祂,你可以讚揚她,也可以無視她。
你從希佩的身上看到的恐懼,看到了希望,看到和諧,看到的淡漠。
祂不在乎,祂依然會展開雙臂,歡迎你加入同諧的家族中去。
正如同希佩那由無數拚圖組成的身體。
拚圖大小不一,參差不齊。
但它們卻在同諧的指引下,互相嵌合,毫無突兀。
大唐,被後世神話為托塔天王的李靖就從中看出另一番韻味。
“這同諧的理念,和軍隊的調動極為相似啊“
“刀盾手,長槍手,弓兵,騎兵、他們各有所長,各有分工。
單拎出來不足為慮,但若摒棄隔閡,因勢利導,隨時變化,便是萬勝之師”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在宮殿內的龍椅上,李世民眼中則又是一番畫麵。
他從同諧希佩身上看到的,是自己端坐於帝國之上,擺弄著名為大唐的積木。
大唐便是同諧的實體化。
各職官吏,文武百官,不正如同拚圖一般,組成了大唐。
對了,還有最重要的大唐百姓。
春秋時期。
孔子
一生信奉禮,為了再現他理想中的那個社會結構,而周遊各國,不斷宣揚自己的理。
他看到的,是自己一直追尋的理念。
他刪定《尚書》,提出了聖王之道。
禮樂治國,王道樂土。
希佩就像是堯舜般的君王,信仰同諧的人圍聚在祂身邊。
各自分工,如同一個大家族,所有人各擔其職,共同繁榮下去。
“尊尊親親,周禮之髓,禮樂和鳴,周公之教,十言以蔽,萬世之基”
孔子心情複雜的看著天幕上那位女神,深深的鞠了一躬。
不得不說,這些古代先賢的智慧如此深邃。
孔夫子居然在光幕尚未提及,太一和同諧的關係時。
便先一步,看出了同諧內所蘊含的秩序。
而這一縷被掩蓋在同諧的偉大包容下的雜音,正是後續匹諾康尼事件的源頭之一。
畫麵接著播放
這時,插入了一道令古人感到不寒而栗的畫麵。
畫麵中,在同諧希佩的身旁浮現了數道金色的文字。
【在希佩和太一的命途碰撞中,同諧)囊括了秩序),希佩將太一吞噬】
【人們好奇:可有家族的成員厭倦了歌唱,主動放棄追尋同諧的命途?
麵對疑問【家族】微笑作答:從無此事】
【還有比消除不諧音律更愉悅的事麼?】
【宇宙將成為和諧的整體,不會有逆耳的雜音戳破美妙的和弦,更不會有愚者為短淺的未來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