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陶淵明·五柳先生
一個月後,老人將一張簿冊遞給了他。
劉二牛則低垂著眼眸,沉默不語。
就這樣坐在桌前,待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他搬離了原來的位置。
將治病救人的地點挪到了自己家門口。
說起來,他所在的村莊也是十分奇特,如同盆地一般,處於三座山的夾縫裡。
要出村莊,得擠過狹隘山隙,坐上船渡河,才能見到外界。
為了方便外人找到這裡,他在山穀口還豎起一塊牌子。
上麵清晰寫著承藥師王菩薩之恩,治病救人,分文不取。
寫這字的,則是在劉二牛看來十分了不起的白發老人。
他雖然並不認識這位老人是誰,但能感覺到老人身上那股氣質,那股子真正文人的浩然氣。
或許是得了豐饒恩賜的緣故,他的眼睛不僅能放出綠色光束治病救人,還能看見周圍人身上蘊含的氣。
五顏六色的氣。
而在這老人身上,是一道衝天的氣柱,通體透白,溫潤如玉,在氣柱周邊還散落著無數白色的菊花花瓣。
“老人家,你一定是一位頂天的,了不起人物",劉二牛瞪大了眼睛,無比震撼的盯著頭頂的天空,對老人說道。
”哈哈哈哈,使者何出此言,老頭子不過是一介庸庸碌碌之輩“
老人拄著桃木手杖,哈哈大笑,“使者也彆老人家老人家的喊了,以後就叫我五柳吧,喊我小柳也行~”
劉二牛抱拳彎腰,真誠的喊道:“是,以後,我就喊您五柳先生了”
聽到這話,五柳先生,先是一愣,隨後樂嗬嗬的問道:
“哦?,你既然喊我一聲先生,可願隨我讀書識字”
劉二牛猛地一抬頭,不可置信的看著他。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他這種貧賤的農戶可沒資格去讀書。
劉二牛噗通一聲跪在地上,磕頭喊道:“先生”
有道是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這位勞作半輩子的農夫,雖不知典文,亦不懂人心。
卻在擁有超脫常人的力量後,依然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桀驁,不凶駑。
真是少之又少。
在劉二牛搬離了原來的寺廟後,前來治病的人越來越多了。
很多之前因為沒錢被僧侶們拒之門外的人,也紛紛趕來。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間劉二牛和五柳先生便相處了一個月有餘。
同時,病人也越發多了起來。
在閒暇時間,劉二牛便隨著五柳先生一起讀書識字。
聽五柳先生講,當今的國家處於動亂之中,所有病人無窮無儘
據說原來的一位將軍起兵造反,攪的天下不安,致使國家無力救災,疫病擴散大半天下。
這位將軍似乎被稱為什麼...,寄奴?
但是他又從其他人口中聽說,這位將軍似乎也不是壞人?
這不同的看法,令二牛腦子暈的不行。
“光憑你一個人,隻能治愈肉身之苦,卻難解救人世之難啊。如今病入膏肓的,是整個華夏啊”
五柳先生在課堂上駐足長歎,那時他的背影似乎都佝僂了幾分。
劉二牛不懂什麼叫病的是世界,他隻知道自己要救治那些患病的病人。
不過,命運已然將目光投向了他,齒輪轉動,便不會停下。
在某一天,一群官兵突然包圍了他所在的村子。
在將所有病人趕走後,劉二牛被強行帶走,一路看押,朝京城駛去。
在被帶走的時候,他似乎在人群後麵,看到了那些僧侶的身影。
而那位五柳先生則因為臨時有事外出了一趟,回來時,才從其他人口中得知了此事。
劉二牛坐在押運的車裡,經過了好幾個縣郡,也出了省。
一路上,他看到了許多從未想象過的人間慘劇。
因為饑荒,有餓死的,吃樹皮咽土的,甚至還有易子而食的。
道路兩旁幾乎隔一段距離,便有因為瘟疫而死的人,有時是整整一家人。
荒蕪的農田,廢棄的村莊,被劫掠的城市。
他這時才發現,自己是過的多麼幸福。原來在村子外麵,到處都是苦難,到處都是“病患”。
劉二牛不明白,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情。
為什麼世界上會出現這麼多的苦難。
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沒有早一點發現世界的真相,為什麼要一直待在小村莊裡,自以為是的救助他人。
他在辜負藥師給的賜福,在辜負他得到的使命。
他想要做些什麼,他想要讓世人免受苦難,不再遭遇不幸與災厄,能夠如同村莊一樣安靜的生活。
“我想要幫助大家,我想要他們都能平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