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識尊,從不回答他人問題的答案。隻會用問題回答問題】
祂給予覲見者的,隻有【知見】
博識尊並非給予答案的星神。恰恰相反,祂所給予的隻有數之不儘的疑問。
【被[前因]束縛,被[知見]障目。覲見博識尊,是以令最愚昧之人掃去眼前的迷霧,看見問題所在】
提問吧,提問吧,提問吧。
不要一味追尋事物的答案,不要妄圖跳躍解答的過程,不要乞求期待他人的回應。
【踏上開眼之路吧。躋身解答疑問的過程中去吧;這便是汝等脫離蒙昧癡愚的迷霧,唯一的方法】
【提問。——提問便是最好的答案】
戰國時代
一位手持星象儀軌的男人,正站立於山巔之上。
他趁著今晚萬裡無雲的絕妙時間,用肉眼觀測天空的星象。
“天維三星,在尾北鬥杓後...”
“龍尾九星...,北方七宿三十五星於東南微角...”
石申瞪大了眼睛,聚精會神的觀測天空星像。
隨後快速低頭在手中的星象圖裡,標注其位置。
“呼,今晚收獲頗為豐厚啊,哈哈哈”,在雲層出現後,石申揉了揉疲憊的眼睛坐於地上休息起來。
“追尋答案的過程嗎...”,他看著身側另一方的天幕,不由得笑出聲來。
“我石氏以觀星記象,作為使命。為世人注星宿,立星經,編著曆法。”
“不正是一直踏足在追求答案的道路上嗎?”
石申看著天幕中的博識尊,心中回憶起過往的記憶。
人們總是在問,星象如何,天氣如何。
農夫們希望他們這些星官能夠提前推算出天氣如何,方便自己進行種植。
王族統治者,則希望能他們能夠推算出未來星辰的走向,方便國家進行社會統治,時間計算和祭祀的日期。
一個又一個疑問,源源不斷被擲向他。
而石申所做的,正是不斷解答疑問,探明位置。
每次記下一顆星辰,星象圖便完善一分。
那些蒙於人們頭頂的未知迷霧,便被逐漸完善的星象圖驅散一分。
他距離答案也就更進一步。
“星象變化,還真是迷人呐”
正如過往。
當黑塔追求一個新的謎題,博識尊側耳傾聽。
【如果世上不存在不可解的問題......】
【那這一次,你會如何證明?】
隨著疑問緩緩念出,冰冷的數字在畫麵中流竄。
計算,思考。
然後提出疑問。
眾人隻看到一道耀眼的紅光從祂身上散出,像是在回應。
而博識尊是否給出新的問題,已然無人知曉。
畫麵轉動,來到一處堆滿了書籍的房間。
更為年幼的黑塔伏於案前,享受著解答的過程。
【我解過很多難題。因為喜歡】
【但它們堅持不了多久,就會變成答案】
但緊接著,畫麵接連變動。
數個不同的場景快過,黑塔的年齡也在一步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