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蝶心中默默想道。
“那為什麼他們要說萬敵是個逃亡者,他不可能做出逃跑這種行為吧?”,穹看著一臉了然神情的遐蝶問道。
穹可不認為那個萬敵,會是個逃避戰爭,逃避死亡的懦夫。
他應該是那種會和死亡進行角鬥的家夥。
“不,萬敵閣下帶領懸鋒人離開並非是怯懦的選擇,他是為了族群的延續。要知道,當時的萬敵閣下可是懸鋒城最為耀眼的英雄”
“在那之後,萬敵閣下會重返懸鋒,殺死【歐利龐】王”
親手弑殺...他的父親。也就是現任的懸鋒國王——【歐利龐】
遐蝶回想著過往的記憶,將萬敵的過去講述給穹聽。
“在那之後,剩餘的懸鋒人也隨著萬敵閣下陸續離開了懸鋒城,加入奧赫瑪”
“事後。那陷入瘋狂、不分敵我的紛爭泰坦,則證明了萬敵閣下的決策是正確的,他讓懸鋒人延續了下來”
弑父,亡國以及...挑戰神明。
前兩條若是放在東方來看,可謂是對於社會倫理綱常的巨大叛逆。
是要被人人唾棄的行為。
不過,雖說少但也並非沒有。隻不過和古希臘神話傳說比起來,倒是不值一哂了。
而第三條,即使放到倫理下限極低的古希臘,也是要遭受眾人摒棄的【罪名】。
就如蘇格拉底,他被處以極刑的罪名之一,就是不敬神明。
.....
轉到東方
因後世儒家的文化氛圍,人們自然對遐蝶講述的萬敵的過去有所皺眉。
“怎麼經遐蝶這麼一講,萬敵身上好像全都是些有悖倫理的行為...這、這不該是被臣民群起而攻之才對嗎?”
“弑父殺君,背棄家國...這簡直是無父無君!悖逆人倫的小人行徑!”
但在以上這些質疑的聲音之外,自然也有理性去看待的人。
畢竟弑父殺君雖然在東方不被提倡,但也並非沒有出現過,而且對於這種行為還有一個詞彙【誅殺一夫】。
不過【誅殺一夫】這個詞彙,說到底還是屬於一種為君王開脫的解釋,因為孟子將反抗無道君王的行為轉化成對暴政的反抗。
在某種意義上,他將君王和無道分離開了。君王是君王,暴政是暴政,隻要暴政消匿君王也就無錯了。
戰國時期
墨子則對萬敵的這種行為有著不一樣的看法。
從天幕所展現的故事來看,萬敵心中那股傲氣絕非作假。
因此墨子斷定他絕不可能是一個懦弱,貪權的可恥小人。
“這背後應當是有什麼緣由才對,是君王無道,還是萬敵與他父親之間產生了某種不可調節的衝突?”
“殺死自己的父親,滅亡自己的國家,挑戰自己的神明。若萬敵的行為在懸鋒人看來真是那般罪不容赦的話”
“那後世的奧赫瑪內,那些懸鋒人又怎麼會繼續尊稱這位懸鋒王嗣呢?這豈不是矛盾所在”
“人們不反對,不正是說明他們不覺得萬敵的行為,有什麼錯誤存在?”
墨子畢竟不是西方人,他能想到的原因無非是這位名叫【歐利龐】的君王,在後麵的治理中做出了些無道暴虐的行徑。
從而被萬敵推翻,也隻有這樣才能解釋人們為什麼會繼續追隨這位王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