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被稱為【經緯小徑】,在傳說中墨涅塔會身著白群去會見瑟希斯。當浪漫的經絲緯線落在地麵,就會化作道路與台階”
“而遠處那棵巨樹。便是裂分之枝,理性泰坦【瑟希斯】的神軀了”,遐蝶伸出手去,指向前方,“周圍這一圈的森林都是圍繞祂的神軀而形成的”
遐蝶一邊帶著大家朝樹庭內走去,一邊介紹起周圍的景觀來。
這都是她之前在樹庭求學時所知曉的信息。
“還好丹恒沒來,不然的話恐怕就要應激了”
隨著穹舉起手中的相機,一棵真正意義上的參天巨樹出現在鏡頭中。
枝若垂頂,繁茂的枝芽向四周擴散,宛若倒扣的穹頂。
而隨著鏡頭上移,一張清晰可見的人麵出現在樹乾的表麵。
巨樹在無聲的林間微微頷首,斜著身形雙眼闔目,仿佛在月光下沉思。
“這就是理性的泰坦【瑟希斯】嗎,真是超乎想象的身形”
穹注視著遠處的巨樹,緩緩按下了手中的快門。
隨著耳邊響起風吹打樹葉的聲音,穹感覺自己的內心也隨之平靜下來,憂慮在這一刻消失的無影無蹤
在千年之前,【最初的學者】塞勒蘇斯帶領眾人在此處建立起花園與庭院,供人醒神、求知、悟道。
這便是【神悟樹庭】的由來。
人們沒有想到,所謂的【神悟樹庭受瑟希斯庇護】,還能夠理解成這種意義上的【庇護】。
“這就是泰坦的真身麼,我記得在天幕初次顯現時,瑟希斯的身影就已經出現過了”
“這麼說來,那些其他模樣的怪異身影,也都是泰坦”
達芬奇睜大了雙眼,盯著畫麵中那迎著月光朝天空伸展而去的巨樹。
巨物帶來的震撼,往往能夠對人的視覺產生強烈而直接的衝擊。
和暴力,血腥,神秘或其他的事物不同。
巨物僅僅是站在那裡,就能激發人類天生對於龐大事物的恐懼和敬畏。
達芬奇便是如此。
“真是難以言說的震撼,那些能夠在理性泰坦的身軀下思考、辯論的學者,是何等的幸運啊”
“隻需略微抬頭,便能看到如此美妙的事物——【瑟希斯的神軀】”
在文藝複興時期,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關係其實並不好,甚至可以說有點死對頭的傾向。
但是,天幕的出現改變了這原有的曆史。
在天幕講述尼卡多利的故事時,米開朗基羅在目睹那紛爭的真意後,便全神貫注投入到雕刻【紛爭泰坦】的石像中去。
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八個月之久,可也隻是雕刻出了半個身子的雛形。不知完全雕刻出來要耗費多長時間。
而達芬奇在前幾日看到這雛形的時候,心中便升起了較勁的心思。
直白的說,那雕像的雛形已然令達芬奇折服了,隻是嘴上不服罷。
“既然你雕刻紛爭,那我就將這理性展現!屆時就讓人們看看,是你的雕像出彩,還是我的壁畫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