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偉大,不局限於智慧,不局限於勇武”
“而在於,即使已經知曉自己必死無疑,卻依然願意站出來,直麵恐懼與死亡的勇氣”
“正是這種無私的崇高勇氣,推動著整個人類族群的進步。英雄們的靈魂,縱使在日食的白晝,也能閃耀著刺眼的光”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他是《堂吉訶德》一書的作者。
在看到:
緹裡西庇俄絲,得知了自己繼承火種後將會經曆的一切悲劇。
卻依然選擇站出來,背負這命運的舉措後。
他從這位門徑的半神...
不,應該說是所有朝那“虛無縹緲”的神諭奮戰的人身上,都看到了這偉大的勇氣。
“每一位繼承火種的半神,都會得到各自命運的預言”
米格爾回想起門徑火種,所講述的那道神諭。
【眾人將與一人離彆,惟其人將覲見奇跡】
這句話,已經切實的告訴了所有人。
無論你多麼英勇的與那黑潮戰鬥,無論你為世界命運的延續付出了多少犧牲。
到了最後,或許隻有那位救世主,才能代替“你們”,去見到再創世的希望。
“所以...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朝著注定要死亡命運發起了衝鋒”
“哪怕,再創世是個無法證實的【希望】”
.....
或許在大多人看來,基督教因為是一神教的緣故,會對其他教義的人持有極為抵觸的態度。
但其實不然。
《聖徒行傳》《上帝之城》《神學大全》《神曲》等一係列書籍中,對於“異教徒”所做的英雄事跡,都進行了極大篇幅的讚揚。
“凡按道而活的人皆受神的恩賜,皆屬於基督教徒,即便被視作無神論者”,查士丁的右手撫在胸口。
他彎腰行禮,向天幕中正在繼承門徑權柄的緹裡西庇俄絲獻上了自己的敬意。
犧牲。
自我的犧牲。
一種不尋求任何利益回報,不尋求任何榮耀與功績,純粹為他者付出的犧牲。
無論世界各地的哪一家宗教看來,這都是一種極為崇高且偉大的事跡。
“一如那希臘的蘇格拉底,赫拉克利特...”
查士丁,這是一位公元2世紀,行走在羅馬的虔誠教士。
基督教義中,三位一體的概念雛形,也是由他首次提出的。
而剛剛說的那句話,便是他在《第一護教篇》中所寫下的話語。
“如今,應該再填上一位聖女的名諱——來自雅努薩波利斯的聖女,三重命運的寵兒·【緹裡西庇俄絲】”
“她於二十年的歲月中,經受了命運的考驗。忍受了遭到囚禁,至親死亡,歪曲意誌的殘酷拷問”
“如今,她以自我犧牲的崇高姿態背負了命運的沉重代價,來換取那僅有的一縷希望”
“一縷救世的希望”
查士丁直起身來,他抬頭看向天幕。
此刻,畫麵中的緹裡西庇俄絲已經完成了火種的繼承。
那化作無數碎片融入了她的體內的泰坦權柄,已經重新凝結,象征著她經曆的蛻變。
她跪倒在地上,懷抱著門徑的火種。
在這狹小的房間內,低聲啜泣。
【母親啊...您看到了嗎...】
【我接過了使命,接下來就要越過眾神的殘骸,在凡人中流離】
或許那些蒙昧不堪的翁法羅斯人,並不知曉緹裡西庇俄絲,在這千年歲月中所做的貢獻是何等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