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孔在這一過程中不會發出任何聲響,而死者也不會有任何痛苦”
“行刑日夜磨礪處決的劍技,便是為令赴死者感受不到任何痛苦”
“死亡是那般痛苦,令人們發自內心的感到恐懼。但你不同,你能夠掌握這死亡的力量,在你手中死亡也變得無比仁慈,令人感到溫暖”
【與死者同行,敬愛他們如同你敬愛生命】
【思考死者為何而痛苦,然後向他們獻上敬意】
【予人以光榮和解脫】
犯罪的死囚,勇敢的戰士,異邦的戰俘,不治的牧人.....
在養母【阿蒙內特】的引導下,年幼的遐蝶為各種各樣的人送去了死亡。
哭嚎,解脫,憤怒,感謝。
這位年幼的女孩,從這些或自願或非自願的赴死者處,感受到了人在迎接死亡時最純粹的情感。
這時的遐蝶,完全無法理解這一切,她隻感痛苦。
她憎恨自己麵臨的一切,憎恨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賜。
“這可真是...難以評述的過去”
看著阿蒙內特對於遐蝶的教導,以及所灌輸的生死觀念後。
柏拉圖便不禁為遐蝶,吐出一聲歎息。
“這位死亡聖女的生平,真是如那人為撰寫的戲劇一般,充滿了苦難與思考”
“在將赴死者送往冥河的渡船時,去體會生與死的份量...真是艱難的過去”
說實話,柏拉圖其實對於哀地裡亞在這段記憶中所表現出來的,對於生死觀念的看法有著極大的興趣。
雖然眼前的,僅僅是從遐蝶的主觀認知出發,對於哀地裡亞的部分描述。
“但除去那些外邦的戰俘和罪犯外,每一個哀地裡亞人都向遐蝶表達了最為真摯的感謝,仿佛死亡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情”
柏拉圖,在很久之前,就對於翁法羅斯的十二位泰坦...不,應該叫十二位黃金裔們。
產生了一種彆樣的看法。
在他眼中,萬敵,阿格萊雅,白厄....等等這些英雄繼承火種的過程,其實是一麵麵充滿哲理的解題過程。
或者說...是一種自我升華的蛻變過程。
這些黃金裔們並不代表某個具體的存在,更是一種抽象的存在。
每個人都對於著截然不同的難題,就如同每一個人的性格、經曆,命運不同。
“就像繼承紛爭的萬敵,他在繼承紛爭的過程中,逐漸與如何延續族群的未來和解。從而踐行起紛爭的誓言,要令整個世界團結在一起,不斷前進”
“而遐蝶,她所以麵臨的,便是如何看待這生與死的份量”
過往的她恐懼於死亡,她眼中看到的是死亡帶來的苦痛與哀嚎,是無休止的哀傷。
因而憎恨自己的天賦。
“所以那位紛爭的泰坦看出了她內心的交織錯雜的情緒,【不要怨恨你的力量,征途之所以偉大,史詩之所以壯闊。皆因萬物,終有逝去之時】”
生命的價值與偉大,恰恰是人們在知曉死亡的存在時,依然選擇綻放自我。
喜歡星穹鐵道:當古人遇見星神請大家收藏:()星穹鐵道:當古人遇見星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