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
由蘇長青全麵掌控的二十四團,緊跟虹一方麵軍的步伐。
先行抵達了北方根據地。
虹一方麵軍以及部分虹四方麵軍,與原陝地的虹軍實現會師。
不過此時,長征途中的其他部隊並沒有順利抵達陝地。
各部陸陸續續朝著陝地進發。
就拿二十四團來說,如果不是蘇長青的“突然”空降。
又由於蘇長青是組織的忠誠戰士,對最高層是非常信任、且得最高層信任。
虹二十四團很有可能會因為一些事情,多次穿越草地。
在抵達陝地之後,組織高層就開始考慮開啟新根據地的問題。
畢竟眼下小鬼子控製著奉北,其對大夏腹地的覬覦之心。
猶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眼下時局,大夏國內部混亂的戰爭已經成為了次要問題。
與小鬼子之間的矛盾,才是真正的大問題。
當然,這些都是上層要考慮的問題。
蘇長青在抵達陝地之後倒是顯得頗為樂得自在。
而這也是一係列的表象而已,在係統的幫助下。
蘇長青已經將目光投放至了五台山一處。
目前,蘇長青已經是摸清了上麵的意思。
根據地的創建,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未來,蘇長青也極有可能會被外派至其他地區創建抗戰根據地。
“長青呀,你小子最近銷聲匿跡的,一個人在鼓搗著些什麼呢?”
剛從總部開完會回來的學長,逮到機會就溜到了蘇長青的二十四團。
這段時間,二十四團的巨大變化。
這位一方麵軍一師師長,可是看在眼裡的。
二十四團幾次出擊,士兵之間的相互配合、火力的精妙配置都極為出色。
在一場戰鬥中,二十四團往往能夠以很小的代價。
拿下很大的戰果,這一點不僅是蘇長青的這個學長看到了。
就是總部也已經意識到了。
“這玩意兒無煙火藥,1845年化學家舍恩拜的一次意外發現。”
“在1845年的一次實驗中,他不慎碰倒了盛有硝酸和硫酸混合液的瓶子,溶液濺到桌上的棉布圍裙上。他
用火烘烤圍裙時,意外發現圍裙在靠近火源的瞬間消失,且無煙產生。”
“這一發現激發了他的好奇心,經過反複推敲,他成功合成了一種新型化合物——硝化纖維。”
“1884年,科學家維埃裡通過巧妙的方法,將硝化纖維溶解在乙醚和乙醇中,並加入適量安定劑,成功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種無煙火藥。這種火藥僅含硝化纖維一種成分,被稱為“單基火藥”。”
“無煙火藥的特性與優勢無煙火藥不僅爆炸威力強大,而且燃燒後幾乎不留殘渣,僅產生微量煙霧,這些特性使其優於傳統黑火藥。”
“而實驗證明,無煙火藥的爆炸威力遠大於黑火藥,能夠顯著增加彈丸的射程,提高彈道平直性和射擊精度。”
“同時,其燃燒後無殘渣、煙霧少的特點,使得它成為槍炮的理想發射藥。”
“眼下歐洲各國,已經用無煙火藥取代了原有的黑火藥……”
“成為了時代的主流,而現在我們大夏、我們虹軍並沒有無煙火藥。”
“在未來戰場上,如果能擁有無煙火藥的話。”
“對虹軍戰鬥力的提升,將是脫胎換骨的。”
在蘇長青的記憶中,直到44年八路軍才生產出無煙火藥。
眼下,蘇長青雖然無法立刻建立起大規模的兵工廠。
畢竟無論是原料,還是技術人才各方麵,都是極度的匱乏。
但是,通過係統的幫助。
生產出無煙火藥還是不難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