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達琳格勒方麵的強壓之下。
朱可夫集中了大量的兵力,與小鬼子的關東軍展開了正麵對決。
意圖迅速擊敗小鬼子的小鬼子關東軍,尋求結束這場在草原地區曠日持久的戰爭。
而為了應對來勢洶洶的北極熊國陸軍,小鬼子更是將其精銳裝甲旅團給派了過來。
這支精銳裝甲旅團,是由小鬼子安岡正臣中將擔任司令官,歸關東軍指揮。
此旅團下轄戰車第3聯隊和戰車第4聯隊,這兩支部隊在當時小鬼子陸軍裝甲序列中地位特殊。
戰車第3聯隊的前身是1933年10月1日在久留米組建的戰車第3大隊,最初隸屬關東軍獨立混成第一旅團。
全麵侵夏戰爭爆發後,該旅團大部調往中國關內作戰。
而戰車第3大隊留在中國東北,並於1938年8月1日改編為戰車第三聯隊,聯隊長先後為山路秀男、吉丸清武。
戰車第4聯隊於1934年4月1日在習誌野組建,同樣隸屬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旅團,七七事變後調往關內參與晉陽會戰,後調回奉北。
裝甲部隊的對撞!
是這一次戰鬥的勝負的關鍵所在。
即便是明家兄弟二人尚未將蒙軲地區,發現大規模油田的情報以合理的方式披露出去。
小鬼子也是在這一戰中,下了血本。
“轟轟轟!!”
“轟轟轟!!”
“轟轟轟!!”
震耳欲聾的炮聲,幾乎是要將戰場上士兵的耳膜給撕碎一般。
蘇長青帶著丁偉、孔捷、李雲龍、周衛國等一眾特一縱主力團團長,來到最適合觀戰的地點。
這一戰。
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坦克集群戰鬥。
即便是蘇長青在國都保衛戰中,使用過閃電戰。
但與這一戰的規模相比,還是有所欠缺。
畢竟這是兩大裝甲部隊的正麵對抗,其強度與烈度。
都不可同日而語。
而對於八路軍的將官們而言,這也是一次難得的觀摩北極熊國坦克集群攻擊,以及大炮兵主義戰術的最佳機會。
同樣,這一戰也能近距離的觀測到關東軍的戰鬥力。
為未來大規模挺進奉北,做好準備。
“媽的,太狠了!”
“這些毛子,打起仗來怎麼這麼粗獷?”
“這炮彈!”
“他娘的怎麼就跟不要錢一樣扔?”
手持望遠鏡,觀察遠處戰場的李雲龍。
忍不住吐槽道。
北極熊國陸軍與小鬼子推崇的"衝鋒戰術"不同。
他們從直接采用其最拿手的作戰方式——密集炮火覆蓋。
在經過了兩個五年計劃之後,北極熊國的工業發展極為迅速。
堪稱神跡。
其工業總產值在1937年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建立了較為齊全的工業體係,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
這也給軍隊的大炮兵主義,提供了堅固的基礎。
因此,在二戰初期。
北極熊國1個步兵師滿編大概多人,直轄有2個炮兵團1個加農炮團,1個榴彈炮團)+1個反坦克炮營+1個高射炮營,炮兵實力相當強悍,具體火炮配備如下:
加農炮團下轄3個炮兵營,每個炮兵營配備12門76毫米加農炮,合計36門加農炮。
榴彈炮團下轄4個炮兵營,其中3個炮兵營各配備12門122毫米榴彈炮,另1個炮兵營配備12門152毫米榴彈炮,合計48門榴彈炮。
反坦克炮營下轄3個反坦克炮連,每個反坦克炮連配備6門45毫米反坦克炮,合計18門反坦克炮。
高射炮營下轄3個高射炮連,其中2個高射炮連各配備4門37毫米高射炮,另1個高射炮連配備4門76毫米高射炮,合計12門高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