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的“古墓科學講堂”開得正火,卻在朱雀街挖地基時戳穿了一座唐代古墓。他扒著墓門往裡看,忽然臉色煞白——墓誌銘上的“李府君諱崇晦”,竟是當今刑部尚書的祖父。
一、挖墳現場的科學尷尬
“林卿!”武三思拽著林淵的袖子發抖,“這墓裡的‘環保油燈’還沒搬完,尚書大人的馬鞭已經抽到西市了!”
林淵用洛陽鏟挑起墓中出土的《算經》殘卷:“此墓建於貞觀年間,按《唐律疏議》,掘墓者徒二年——但科學考古可免罪。”
太平公主晃著鎏金令箭趕來:“怕什麼?本宮奉旨考古,尚書大人敢抗旨?”
二、墓誌銘的科學考據
刑部尚書李崇晦怒氣衝衝闖入考古署,卻在看到墓誌銘時愣住:“家祖竟真的用過‘水力磨坊’?”
林淵指著誌文中的“水輪三轉,石磨自開”:“此乃《考工記》‘連機碓’改良版,利用齒輪傳動,比人力磨麵效率高五倍。”他展開墓室壁畫,上麵清晰繪著水輪與石磨的聯動結構。
武三思趁機插話:“大人可知,這技術若用在長安米市......”
“住口!”李崇晦瞪他一眼,卻忍不住追問,“壁畫上的‘銅軸承’是何原理?”
三、祖墳裡的意外發現
在墓室耳室,太平公主忽然指著一堆鏽蝕的銅器:“這不是‘候風地動儀’殘件?”
林淵用磁鐵檢測銅器磁性:“含四氧化三鐵fe?o?),確是張衡地動儀的‘都柱’部件。李大人祖上曾任太史令,難怪藏有此寶。”
李崇晦的臉色由怒轉驚:“家祖曾言‘地動可測’,我以為是誇口,不想真有實物!”
武三思搓著手道:“大人若允我們研究,定能複原此器,屆時地震預警......”
“準了。”李崇晦忽然轉身,“但有個條件:複原後先在刑部衙署安置,以防玄甲會破壞。”
四、科學考古的朝堂辯論
金鑾殿上,禦史彈劾武三思“驚擾先賢”,卻被武則天抬手製止:“朕問你,李尚書祖墳裡的地動儀殘件,比你家的祖訓碑更有價值否?”
禦史語塞。林淵趁機呈上《唐代科技遺存保護疏》:“陛下,古墓葬中多藏科學瑰寶,若因‘祖墳’之名禁掘,恐讓文明斷代。”
“依卿之見?”
“設立‘科學考古特許’,凡出土器物有科技價值者,許官府保護性發掘。”林淵指向武三思,“此次可罰他出資重建李府君祠堂,以科學之功抵挖墳之過。”
武三思忙不迭點頭:“臣願捐出半年俸祿,再送尚書大人一套‘水力磨坊’模型!”
五、地動儀的科學複活
半月後,改良版地動儀在大理寺廣場試運行。武三思搖動“都柱”,八條龍口中的銅珠依次落入蟾蜍口中,對應八個方向的“震動”——實際是用齒輪模擬地震波傳導。
李崇晦摸著龍首的磁石裝置:“家祖若泉下有知,定會說‘科學終於見天日’。”
林淵指著儀器底部的沙盤:“真正的地動儀靠慣性定位,我們暫且用‘磁力+齒輪’模擬,待找到更多殘件......”
“不急,”狄仁傑望著圍觀的百姓,“讓長安人先知道,千年前的科學,比玄甲會的‘聖火’更值得敬畏。”
尾聲:祠堂裡的科學香火
李府君祠堂落成那日,武三思捧著《科學祭祖文》恭恭敬敬上香:“唯科學與先賢不可辜負,今以水力磨坊模型為祭,望祖宗庇佑長安米價平穩......”
太平公主踢了他一腳:“祭文裡怎麼還想著生意?”
“科學本就該惠民。”武三思理直氣壯,“再說了,尚書大人答應讓我在磨坊旁開‘科學米鋪’,賣‘地動儀牌’精磨麵粉!”
林淵望著祠堂牆壁上的水力磨坊壁畫,忽然想起現代的“文化遺產活化”理念。春風拂過簷角的銅鈴,與地動儀的齒輪聲遙相呼應——那是千年前的智慧,在科學的土壤裡,重新發出的新芽。
第二十七章完)
喜歡開局吸引狄仁傑請大家收藏:()開局吸引狄仁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