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育泉即將喊出第三聲時。
“八嘎!小野隊長,將那個支那人歸還給他們。”山口喜八郎最終還是神情憤怒的開口下令道。
“領事閣下,此事關乎帝國尊嚴,請你在仔細考慮!”小野隊長聽後臉色中帶著十分十分羞惱的神情,對山口喜八郎彎腰躬身請求的說道。
“八嘎!你是沒看到如今的形狀嗎?就你那幾十人的衛隊如何與這一千多人進行搏鬥!怎麼你想讓我跟你一起陪葬嗎?”山口喜八郎用著日語對著小野次郎訓斥道。
“不敢!閣下!”小野次郎聽後身子又向下彎的更低的同時回答。
“那還不去辦!”山口喜八郎也是十分不爽的對著小野說道。
最終在絕對武力的壓迫下,以及可能引發更大衝突的恐懼中,對方最終被迫交出了被關押的士兵。
李育泉看著滿身傷痕的黃文隆沒再多說什麼,帶著人和部隊回往團部。
沒辦法他也嚇唬著這些倭國人將人放了,至於更進一步的行動沒有司令部的命令,那是給他一百個膽子他都不敢做的。
畢竟這大半年以來,司令鄧賢與副司令陳念和對於部隊的軍事調動管理可是十分嚴格的。
雖然這次並沒有上報司令部,但終歸是情有可原。
而他們身後的山口喜八郎和小野次郎,兩人緊盯著逐漸遠去的騎兵團眾人,他們的眼睛裡仿佛燃燒著熊熊的怒火。這怒火仿佛能將眼前的一切都燒成灰燼,讓人不禁為之膽寒。
人雖救出,但此事豈能善了?
日本領事館對於剿匪總隊的此等行為震怒異常。
在他們看來,這不僅是士兵個人的衝突,更是對日本帝國尊嚴和“治外法權”的嚴重挑釁與踐踏!他們立刻向羊州的駐穗領事,並通過外交渠道,向京城的金廷總理衙門發出了措辭極其強硬的外交抗議照會。
照會中,日方顛倒黑白,將責任完全推給剿匪總隊:
1.誣指剿匪總隊士兵“無故襲擊守法日僑”,致其重傷;
2.強烈譴責騎兵團團長李育泉“悍然率軍衝擊領事館重地”,“形同武裝入侵”,是“極端野蠻的軍事挑釁行為”;
3.要求金廷立刻嚴懲肇事士兵及“暴行首腦”李育泉,解散或嚴厲整肅剿匪總隊;
4.威脅若不滿足要求,將考慮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維護帝國權益,包括動用停泊在珠江口的日國軍艦。
這份充滿傲慢與威脅的抗議文書,如同一塊巨石投入了本就暗流洶湧的湖麵。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回了剿匪總隊司令部。
司令部內,氣氛凝重如鐵。鄧賢、陳念和、林晨武等核心高層齊聚作戰室,桌上赫然擺放著日國領事館抗議照會的抄件,以及羊州方麵轉來的金廷方麵對於剿匪總隊行為的十分不滿的問責電報。
鄧賢麵沉似水,手指重重敲在日方的抗議書上:“好一個‘守法日僑’!好一個‘野蠻挑釁’!浪人當街調戲軍屬,反成受害者?我部軍官營救受辱袍澤,倒成了罪魁禍首?真是天大的笑話!”
副司令陳念和冷笑:“倭人慣用的伎倆,顛倒黑白,借題發揮,以勢壓人!他們這是看準了朝廷懦弱!”
參謀長林晨武迅速分析了形勢:“司令,此事非同小可。日國領事館反應如此激烈,定會向朝廷施加巨大壓力。朝廷畏日如虎,很可能為平息事端,犧牲李育泉甚至責罰我剿匪總隊。我們必須立刻統一應對口徑,並做好最壞打算。”
作戰處長許維鈞立刻調出潮州府地圖:“騎兵團一營仍在潮州府城外警戒,李團長已帶被救士兵撤回駐地。日軍艦動向需密切監視。”
情報處長葉懷瑾補充道:“已啟動緊急情報網,密切監控羊州日國領事館、租界及日方在嶺南其他勢力的動向。同時,需嚴防日方借機策動其他事端,或與殘匪勾結。”
鄧賢的目光掃過在場每一位將領,眼神銳利而堅定。他沉聲下令:
1.定調定性:立刻向朝廷及兩嶺總督衙門提交詳細報告,闡明事件真相:日國浪人尋釁滋事、調戲軍屬在先,士兵被迫自衛,日方非法扣押我方軍人。李育泉團長為營救被非法扣押之部下,維護軍人尊嚴與國體,行動情有可原,且有效控製了事態,未造成進一步流血衝突。剿匪總隊全體官兵支持李團長正當之舉!
2.整軍備戰:命令各部尤其駐防沿海的二團張吉惟部、四團及炮兵團吳剛部)立即進入一級戒備狀態。嚴密監視所有港口、水道及交通要道,防範日方可能的軍事冒險或滲透破壞。特戰警衛團鄧明磊部秘密前出至潮州附近待命,做好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
3.凝聚軍心民心:副司令陳念和負責,立即在總隊內部通報事件真相,強調軍人榮譽不容玷汙,軍隊尊嚴高於一切!同時,通過可靠渠道,向控製區民眾揭露事件原委,爭取輿論支持,揭露日方蠻橫無理。
4.外交周旋:由參謀長林晨武親自負責,與羊州方麵尤其是與剿匪總隊關係尚可的實權人物)保持密切溝通,陳明利害,力爭在朝廷壓力下為總隊爭取主動和回旋餘地。但底線絕不動搖:李育泉及涉事士兵無罪!剿匪總隊不容無端打壓!
“諸位,”鄧賢的聲音斬釘截鐵,回蕩在作戰室內,“倭人以為我剿匪總隊是任人揉捏的軟柿子,想借朝廷的手來折我們的刀?大錯特錯!我鄧賢與剿匪總隊全體官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李育泉救袍澤,何錯之有?若朝廷昏聵,倭人敢戰,那便戰!讓他們看看,我嶺南健兒的血性,和我剿匪總隊的刀,到底有多快!”
命令迅速傳達下去。整個剿匪總隊,這台剛剛完成淬煉的戰爭機器,瞬間從剿匪模式切換到了應對更嚴峻、更複雜局麵的臨戰狀態。
士兵們聽聞事件真相,無不義憤填膺,對李團長的舉動更是感同身受,同仇敵愾之氣彌漫全軍。訓練場上的喊殺聲,似乎也帶上了一絲與外來強敵抗爭的悲壯與決絕。
而在遙遠的京城,日國領事館的抗議照會,正擺放在惶恐不安的清廷大員案頭。一場由地方衝突引發的外交風暴與政治危機,正裹挾著剿匪總隊,向著不可預測的方向急速發展。嶺南的天空,再次陰雲密布。這一次,對手不再是山間的土匪,而是擁有堅船利炮、野心勃勃的東洋強鄰。
剿匪總隊這把鋒利的劍,即將麵臨更嚴峻的考驗。
喜歡1910從嶺南走出的軍閥頭子請大家收藏:()1910從嶺南走出的軍閥頭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