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5月下旬,灰州大亞灣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海風中混雜著焦糊味與淡淡的血腥氣。
但此刻的雲浮山剿匪總隊司令部內,氣氛卻與戰前的凝重截然不同,充滿了振奮與激昂。
捷報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整個總隊。當“全殲日軍登陸先遣隊,斃傷俘敵逾千,繳獲無數,敵艦倉惶遁走”的最終戰果確認後,司令部內爆發出壓抑已久的歡呼。
參謀們用力拍打著桌子,傳令兵激動地跑進跑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與狂喜。
鄧賢站在巨大的沙盤前,目光依舊銳利,但嘴角卻抑製不住地微微上揚,那是一種曆經生死搏殺後、看到心血結晶開花結果的深沉快意。他拿起前線發來的詳細戰報,仔細審閱著每一個細節。
“好!打得好!”鄧賢的聲音洪亮有力,回蕩在作戰室內,“吳剛的炮兵,首功!時機把握精準,火力覆蓋猛烈,打得倭寇人仰船翻!謝彥文的三團,頂住了壓力,火力網組織嚴密,把鬼子釘死在了灘頭!李育泉的騎兵,這一衝,衝出了我剿匪總隊的威風!衝垮了倭寇的脊梁骨!還有鄧明磊的特戰團,狙殺、引導、機動炮火,如同鬼魅,功不可沒!林國瑞的工兵,布雷架橋,保障有力!此戰,乃我剿匪總隊全體將士浴血奮戰、協同配合之功勳!”
他放下戰報,環視眾將,目光中充滿讚許:“此戰,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讓那些視我中華無人、視我剿匪總隊如草芥的東洋倭寇,付出了血的代價!鄧某在此,為全體將士賀!為犧牲的英烈,默哀!”
說到犧牲,鄧賢的聲音低沉下來,氣氛也隨之肅穆。他沉聲問道:“我軍傷亡如何?”
參謀長林晨武立刻彙報,語氣帶著痛惜但更多的是驕傲:“司令,此戰雖大勝,但倭寇畢竟凶頑,我軍將士亦奮勇爭先,血染沙場。初步統計:陣亡官兵80人,負傷約200人,其中重傷員50餘人。陣亡者多為灘頭一線阻擊部隊及騎兵衝鋒時遭遇零星頑抗的勇士。”
這個數字,相比於日軍近乎全軍覆沒的慘狀,無疑是一場輝煌的勝利。但鄧賢深知,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家庭的頂梁柱。
他肅然道:“陣亡將士,皆為我中華英烈!立即妥善收斂遺體,運回雲浮山,擇吉日舉行公祭,厚葬於英烈陵園!其家屬,按最高標準撫恤!負傷將士,野戰醫院顧清歡部)務必全力救治,用最好的藥!後勤處梁啟明)確保藥品、營養供應無虞!他們都是功臣!”
“是!”林晨武及後勤參謀袁鶴鳴、訓練處長唐伯韜等齊聲應道。
鄧賢接著下達了一係列後續命令,條理清晰,既有對戰果的鞏固,也有對未來的籌謀:命令三團謝彥文部)在炮兵團一部掩護下,徹底清掃大亞灣灘頭戰場。收集所有日軍遺棄武器繳獲的三十式步槍、重機槍)、彈藥、裝備、軍旗、文件尤其是指揮官日記、地圖、密碼本等)。特彆注意在搜尋日軍重傷員,先補上一槍,以防有些裝死的對我們的士兵造成損傷。所有戰利品登記造冊,迅速運回後方。
工兵團林國瑞部)負責排除戰場遺留地雷、詭雷,修複被破壞的簡易工事和道路。同時,嚴密監視海上日艦動向,防止其炮擊報複或小股部隊襲擾。
各部尤其灰州三團、潮州騎兵團、高州一團)保持高度戒備,不得鬆懈。日軍雖遭重創,但主力艦艇仍在,且其睚眥必報,需防其惱羞成怒之下,動用艦炮對沿海城鎮進行無差彆轟擊,或策動其他陰謀。
情報處葉懷瑾)全力運轉,嚴密監控羊州日國領事館、租界動向,監聽日軍通訊,並加強對省內親日勢力及可能殘餘土匪的監視,嚴防其趁火打劫或充當日軍耳目。
特戰警衛團鄧明磊部)撤回休整,但保持高度戰備狀態,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特種作戰任務。
副司令陳念和立即組織文宣力量,以最快速度將大亞灣大捷的詳細戰報含殲敵數字、繳獲清單、英雄事跡)通過《嶺南日報》及其他一切渠道,向控製區及全省、全國發布!
要重點強調:此戰是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是剿匪總隊不畏強暴、痛擊外侮的鐵血證明!號召民眾堅定信心,支持子弟兵。
組織慰問團,攜帶物資前往高州、灰州等前線地區及醫院,慰問傷員和前線將士家屬。
參謀長林晨武親自執筆,以剿匪總隊名義,向日國駐羊州領事館發出措辭極其強硬的正式照會:嚴正抗議日軍無端入侵中國領土、攻擊華國軍隊的侵略行徑!
公布大亞灣戰役真相及輝煌戰果,揭露日軍挑釁在先、慘敗在後的事實!
要求日方就此次侵略事件向剿匪總隊正式道歉、賠償一切損失!
正告日方:若再敢侵犯,必遭更慘痛之回擊!
同時,將此照會內容及戰報,抄送兩廣總督署及各國駐羊州領事館尤其是英法美),揭露日寇暴行,彰顯我方自衛立場與強大實力,爭取國際輿論或至少是列強中立)。
參戰部隊三團、騎兵團、特戰團一部、炮兵團一部)分批撤回二線休整,補充兵員優先從訓練營及預備隊中抽調精銳)、彈藥、給養。後勤處全力保障。
訓練處長唐伯韜總結此戰經驗教訓,尤其是步炮協同、步機槍火力配置、反登陸作戰戰術、狙擊手運用等,迅速融入全軍訓練大綱,提升整體戰力。
鄧賢特彆指示:“此戰雖勝,然國仇未雪,外患未除!八月之期將近,全軍將士務必戒驕戒躁,加緊訓練,厲兵秣馬!真正的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大亞灣的勝利,如同一聲驚雷,徹底改變了嶺南乃至南中華的格局。鄧賢站在雲浮山巔,俯瞰著在勝利喜悅中依舊井然有序、緊張備戰的軍營,心中充滿了豪情,也沉澱著更深的思慮。日寇的恥辱不會輕易咽下,朝廷的猜忌不會消失,而那個關乎整個國家命運的十月,正悄然臨近。
剿匪總隊這把淬火重生的利劍,在痛飲倭寇之血後,鋒芒更盛,劍尖所指,已不僅是山間的匪患,更是那籠罩在神州大地上空、腐朽與屈辱的沉沉陰霾。他們,已做好了迎接更大風暴的準備。
喜歡1910從嶺南走出的軍閥頭子請大家收藏:()1910從嶺南走出的軍閥頭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