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沿著臨時開辟的道路巡視,見輕騎兵的戰馬正不安地刨著蹄子,立刻讓人牽來幾車苜蓿:“把這些草料鋪在輕騎兵的營區裡,再挖幾條排水溝——草原上夜間有露水,彆讓戰馬在泥水裡待著。”他又走到步兵隊列前,見他們背著長矛和盾牌,不少人還帶著鐵鍬和鋤頭,便對身邊的縣尉道:“步兵裡有不少是流民出身,懂農耕和土木活,你挑出五千人來,讓他們先幫著搭建營舍,剩下的人跟著太史慈去熟悉地形——築城時,他們既是兵士,也是工匠。”
張遼看著田豫三人有條不紊地安排,對趙雲笑道:“田司馬他們把什麼都想到了。”趙雲正看著弓箭手營區裡升起的炊煙,點頭道:“你看那箭靶的間距,正好是五十步到百步,顯然是按實戰標準設的;重騎兵營那邊已經架起了晾甲杆,連甲片的晾曬角度都考慮到了。”說話間,沮授已讓人送來了兩壺熱茶:“張將軍、趙將軍,營舍還得明日才能建好,今晚委屈二位在城主府歇息。這是清點好的兵力名冊,你們過目後若無誤,我們便在上麵畫押。”
太史慈此時從城南坡上跑回來,臉上沾著些塵土:“弓箭手都安頓好了,我讓他們輪流站崗,既能熟悉城防,又能警戒。對了,我發現坡下有處泉眼,水質清冽,正好引到營裡當飲用水。”田豫接過名冊,見上麵不僅記著各兵種的人數,還標注了馬匹數量、軍械種類甚至兵士的籍貫,忍不住讚歎:“文遠將軍和子龍將軍果然細致。”
入夜後,狼河城外亮起了成片的篝火。輕騎兵的營裡,兵士們正給戰馬刷毛,偶爾傳來幾聲馬嘶;重騎兵的營區裡,鐵匠鋪已燃起了爐火,叮叮當當的敲打聲此起彼伏;弓箭手們圍坐在篝火旁,擦拭著長弓,太史慈正給他們演示如何在低溫下保持弓弦的彈性;步兵營裡則傳來刨土的聲音,他們正借著月光搭建營舍的框架。
沮授站在城樓上,看著四個營區井然有序,轉頭對田豫道:“按這進度,明日午時前能完成所有安置。我已讓人統計了兵士裡的工匠,有三十個會燒磚,五十個會木工,正好派去築城工地。”田豫望著遠處的篝火,點了點頭:“等安置妥當,就讓輕騎兵先沿預定路線巡邏,重騎兵留下守護營地和水泥,弓箭手和步兵跟著我們去勘察第一座戍城的位置——郡守把這麼多兵力交給我們,可不能出半點差錯。”
月光灑在狼河城的城牆上,也灑在城外四個初具規模的營區裡。張遼和趙雲站在城主府的窗前,聽著營地裡傳來的操練聲,相視一笑——田豫三人的安置之法,既照顧到了各兵種的特性,又兼顧了即將開始的築城任務,顯然是用了心的。而在營區的角落裡,幾個剛卸下盔甲的兵士正捧著熱粥談笑,他們或許還記掛著玄菟郡的家鄉,但狼河城的燈火與溫暖,已讓他們對這片新土地生出了幾分歸屬感.。
將所有的兵士們都安頓好了之後,田豫,太史慈,沮授,趙雲,張遼幾人才在城主府之中坐了下來,等到眾人都坐定之後,沮授才開口向趙雲和張遼詢問道:“子龍將軍,文遠將軍不知二位將軍這一次來援是就留在了狼河城還是要返回玄菟郡呢?”
趙雲和張遼二人聽完之後回答沮授的話語道:“公與軍師,這一次我與文遠前來,主公的意思是看狼河城這裡是不是需要我與文遠將軍駐守,如果需要我與文遠將軍的話我與文遠將軍就留下,要是這裡不需要我與文遠將軍相助的話我與文遠將軍就返回玄菟郡”
沮授聽完趙雲與張遼的話語之後說道:“子龍將軍,文員將軍,這一次主公派遣了0000名輕騎兵,名重騎兵,名弓箭手,名步兵,短時間內這些兵士也沒有足夠的將領在這裡率領這些兵士,再加上主公還要派遣兵士們前往大草原上建城也需要兵士們守護,所以我覺得子龍將軍與文遠將軍還是留在狼河城比較好,畢竟建城的兵士們也需要人進行保護,隻靠我與國讓將軍,子義將軍幾人也是有心無力的”
趙雲與張遼聽完沮授的話語之後琢磨了一下,確實隻靠田豫,太史慈,沮授幾人不足以統領這麼些兵士,自己與張遼二人確實應該留下來幫戰,於是就答應下來。
於是沮授,田豫,太史慈等人就在城主府衙門裡麵宴請了一下趙雲與張遼二人。
眾人用罷午飯之後,沮授知道該商量正事了,於是沮授讓人將最近探查的大草原的粗略地圖擺在了中軍帳的桌子上,既然楊帆的信中寫著要去修建城池,那自己等人也不能浪費時間不能讓眾人付出心血攻占的地盤白白浪費了。
田豫,太史慈,沮授,趙雲,張遼等人圍著這個粗略的地圖仔細查看了起來,最終在距離狼河城往東80裡左右的地方發現了適合建城的地方發現了一個適合建城的地方
在烏桓大草原腹地,有一處被遊牧部族稱為“白石灘”的台地,恰是大漢立城的上佳之選。這片台地坐落在老哈河支流的衝積扇上,整體呈半月形向東敞開,南北兩側各有一列由灰白色砂岩構成的矮山——南側山體海拔約400米,岩層裸露如天然城垣;北側山體稍緩,卻在山腳形成3裡長的礫石灘,騎兵難以快速衝擊。台地主體東西寬12裡,南北縱深10裡,地表覆蓋著半尺厚的砂質黑土,之下是致密的黃土層,正合漢軍“夯土築城”的技法,隻需清除表層草皮,便可直接起築城牆。
台地中央有一道天然衝溝自西北向東南延伸,雨季時彙聚兩側坡地的水流,在東南角形成一處常年不涸的泉眼,泉水彙入下方的河道後,與3裡外的主流形成“雙手環抱”之勢。這道衝溝被漢軍勘輿者視為“天然排水渠”,稍加修整便可作為城內排水乾道,而河道與台地3丈的高差,既避免了汛期淹沒風險,又能通過木構渡槽將河水引入城中蓄水池。
喜歡帶著基地闖三國請大家收藏:()帶著基地闖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