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想起了卷宗之中的那字字血淚,冰冷透骨的寒意,再看看眼前的這些牧民們,楊帆越發的對這些異族感到了憎恨,同時為了防止自己帶著大軍出現草原大地的消息提前被透露出來
於是楊帆直接下令,張飛帶上5000輕騎兵,開始掃蕩現在盤桓在草原之上的牧民,無論男女老少全部斬殺。
張飛領命帶著5000名輕騎兵準備去執行命令去了。
在張飛走了之後,沮授聽到楊帆居然下令將這些牧民們不分男女老少儘皆斬殺,這種狠辣勁和自己從小到大學習的儒家學說有些不同,於是沮授開口勸說楊帆說道:“主公,自古以來的戰爭都要師出有名,並且也沒有斬儘殺絕的先例,咱們是否應該將這些人都遷徙到郡城之中,好歹這些人也是一個勞動力,總比直接將他們直接斬殺為好吧”
楊帆聽到沮授這麼說,不由得輕歎了一聲,哎,自從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的地位就被大大的提升了,朝堂之上的大官基本上都是儒學大家,也幸好現在的儒家還不是後世大宋和大明朝那樣子的扭曲,好歹還是能教導回來的。
於是楊帆開口對著沮授說道:“公與,你也是飽讀詩書之人,不知道你可曾聽過匈奴渾邪王歸降與“五屬國”之亂?”
沮授作為當時大才,自幼飽讀詩書,匈奴渾邪王歸降與“五屬國”之亂的典故自然是聽過的。
於是沮授開口說道:“漢武帝時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前121年,匈奴渾邪王、休屠王率4萬餘部眾歸降漢朝,漢武帝將其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五郡的“屬國”今甘肅、寧夏、陝西北部),保留其部落編製,設屬國都尉管理,史稱“五屬國”。
漢朝對歸附匈奴的政策是“因其故俗,以夷製夷”,允許其保留遊牧習俗,並征調屬國騎兵參與對匈作戰
漢宣帝時期:部分匈奴屬國部落因不滿漢朝邊吏苛政,聯合西羌反叛。例如,公元前61年“先零羌之亂”中,匈奴屬國騎兵參與劫掠金城郡,漢朝派趙充國率軍平叛,耗費大量財力。
漢元帝時期匈奴郅支單於雖未內附,但脅迫西域諸國對抗漢朝,直至公元前36年被陳湯斬殺”
楊帆看到沮授一字不差的將匈奴渾邪王歸降與“五屬國”之亂的典故說了出來,不由得滿意的點了點頭,讚歎沮授不愧是飽讀詩書的人。
於是楊帆又開口說道:“那不知公與可知西羌內遷與“漢羌百年戰爭”
沮授看到楊帆在詢問西羌內遷與“漢羌百年戰爭”腦海之中微微的一思索,立馬就開口將西羌內遷與“漢羌百年戰爭的典故說了出來。
“漢武帝開拓河西走廊後,將部分西羌部落原居青海湟水流域)遷入隴西、金城郡今甘肅蘭州、臨夏),設“護羌校尉”管轄。漢朝試圖通過內遷羌人充實邊疆,但未妥善處理其與漢族百姓的土地矛盾,漢宣帝神爵元年:西羌先零部因漢朝限製其在湟中今青海西寧)遊牧,聯合諸羌部落反叛,殺漢吏,占據湟中。漢朝派趙充國率軍6萬平叛,趙充國提出“屯田戍邊”策略,雖最終鎮壓叛亂,但戰爭持續數年,耗費“金城、隴西、天水郡租賦大半,王莽時期:西羌再次反叛,王莽派辛通等率軍鎮壓,未能徹底解決問題,西羌之亂延續至東漢”
聽完沮授說完漢羌百年戰爭這個典故之後,楊帆直接開口說道:“到了東漢之後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單於呼韓邪二世率部歸附東漢,被安置在並州今山西、內蒙古南部),設“使匈奴中郎將”監護。東漢允許南匈奴保留王庭,賜以財物,並征調其騎兵對抗北匈奴。
漢和帝時期:南匈奴左穀蠡王師子因與新單於爭奪權力,率部反叛,被東漢軍隊鎮壓。
漢順帝永和五年:南匈奴左部句龍大人吾斯、車紐率部聯合烏桓、羌胡反叛,攻破京兆、馮翊等地,東漢派張耽等率軍平定,但此後南匈奴仍時有騷動”
楊帆說完這些之後,對著沮授說道:“公與,從上述這些典故之中,不難看出咱們大漢一直在收納這些異族,可是這些異族又是怎麼報答咱們大漢的?咱們的付出換來的是一次次的背叛,難道咱們還沒有感到心寒嗎?公與你要知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
沮授經過了楊帆這一番用典故舉例之後也深深的知道自己太片麵了,書本上學習來的畢竟隻是一些前人的經驗,甚至都是一些彆人包裝出來的沒好的一麵,那個醜陋的,不好的事情可能就被隱藏了起來,從書本上是學不到的。
想到這裡,沮授拱了拱手向楊帆誠摯的道歉:“主公,您這一番話語真是發人深省,末將明白主公您的深意了,不再反對主公您了”
楊帆看到沮授這一番受教的模樣,又害怕自己的這一番話語打擊到了沮授的仁善之心,於是楊帆開口勸慰道:“公與,沒必要這樣子,你的善心應該留給咱們大漢民族的子民而不是這些殺傷搶掠的異族們”
就在楊帆和沮授交談的時候,張飛已經帶著那5000名輕騎兵將方圓10裡地內的異族斬殺了,保證消息不會泄露出去,看著張飛那滴血的丈八蛇矛,楊帆滿意的點了點頭,真不愧是猛張飛。
喜歡帶著基地闖三國請大家收藏:()帶著基地闖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