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六年冬月,泰山封禪的鎏金儀杖尚未收入府庫,未央宮後廚房已裹在凜冽寒風中。劉妧踩著結冰的石板路經過庖廚,簷下懸掛的臘肉在風中晃出吱呀聲,忽然聽見案板上響起"咚咚"鈍響——三名廚役正圍著一塊發黑的砧板剁肉餡,共用一把牛耳刀,刀刃上凝著昨日鹿肉湯的暗紅醬汁,與上章軍報上的血漬同色。旁邊竹筐裡的饅頭滾過血水,在霜地上拖出蜿蜒痕跡,宛如上章劣質寒衣裡的草屑血痂。
"公主且看。"張小七捏著犀角柄帕子捂住口鼻,青銅司南勺在掌心藍光微閃——這是上章檢測馬疫的儀器改製,"砧板表麵菌落總數達每平方厘米十九萬。"他指著木縫裡的垢物,"這是肉糜、菜渣、蟲屍的混合物,比宮外糞池還臟三倍。"劉妧皺眉,目光掃過梁柱上懸掛的肉脯,黴斑泛著青綠色,像極了上章顯微鏡下的病菌形態。
太官署令陳寬正靠在灶王爺畫像前打盹,腰間的青銅食印墜在肚腹上,印麵"天廚"二字被油脂糊成一團,與上章王富錦袍的汙穢呼應。"陳大人。"劉妧用算籌挑起一塊肉脯,黴斑簌簌落在他繡著饕餮紋的朝服上,"此脯用的是建章宮送來的鹿肉?"算籌是上章核驗貢棗的那枚,已磨得光滑。
陳寬慌忙起身,袖口帶翻花椒罐,紅褐顆粒滾落如算籌:"回公主,正是上月狩獵所得,按《周禮》"脯臘以供祭祀"..."
""脯臘不蠧,然後至於明堂"。"劉妧截斷他,將肉脯擲進改良青銅洗菜池,池底漏孔如算籌排列,濁水打著旋兒被吸入暗渠——渠口刻著上章井渠的分水紋,"去年上巳節宴飲,十七位大臣腹瀉不止,便是因為這"古法醃製"的綠毛肉脯吧?"
老令官的臉漲成豬肝色,想起被罰俸的慘狀。他望著洗菜池邊緣的刻度線,發現橫豎線條與《考工記》"栗氏量"相似,多了"生熟三品"標注,與上章戰車的應力刻痕同源。
未時初刻,廚役們端著粗陶碗擠在廡下,碗裡麥飯混著肉丁,浮著可疑油花。劉妧舉起生肉在陽光下轉動,肌理血絲如算籌交叉:"諸位可知,為何有的肉煮不熟,有的一煮就爛?"她摸出袖中生物顯微鏡——鏡筒刻著雲雷紋,像件禮器,載玻片豬肉切片在聚光鏡下顯影,肌纖維如麻繩糾纏,"看這"肌纖維束",粗如麻繩的是老肉,細如棉線的是嫩肉。"顯微鏡的光源,是上章紫外線燈的改良版。
老廚役王嬸湊近了看,圍裙補丁用舊朝服改製,針腳細密:"喲,跟俺納鞋底的線似的!上月給小孫兒燉豬蹄,灶王爺前燒了三炷香,燉了三個時辰還咬不動,孩子哭著說比石頭還硬。"她圍裙上的油漬,與上章孫大娘的棉襦汙漬一樣真實。
"今日先學"生熟分治"。"劉妧拿起兩把青銅刀,刀柄嵌黑玉與白玉,刻"生熟"二字,"切生肉用玄刀,切熟食用素刀——就像男女不同席,冠婚不同器。"她示範切羊肉,刀刃在胡桃木砧板上"沙沙"響,砧板分正反兩麵,生麵刻"生"塗黑漆,熟麵刻"熟"塗白漆,"砧板亦分陰陽,生用黑以鎮邪,熟用白以納潔,若用混了..."
"便要遭天譴!"王嬸下意識接話,惹得眾人輕笑。劉妧看著她圍裙油漬,想起上章孫大娘家的軋棉機——民間總在破舊中求新。
申時三刻,後廚傳來瓷器碎裂聲。太官署庖正劉安踢翻醋壇闖入,腰間庖丁刀鞘新刻"古法"二字,與上章王富的"瑞雪豐年"錦袍一樣刺眼:"公主這是要斷我等活路!老祖宗傳下的庖廚規矩,豈是你說改就改?我劉家三代為庖正,從未聽說過"生熟分刀"!"
"規矩是用來護命的,不是用來害命的。"劉妧指著他袖口血漬,"劉庖正今早殺的羊,可曾檢查過脾臟?"巴圖掀開粗布,露出血淋淋的羊脾臟,上麵七處白斑——這是上章馬疫檢測的同款病症,"算學隊獸醫說,此乃"肝熱病"征兆,肉裡藏"寸白蟲",食之必腹痛如絞。"
劉安臉慘白,想起黎明前埋病羊的情景。他拍著榆木案板:"你有什麼證據?我朝庖廚向來"望色聽聲"!"案板上的刀痕,與上章貢棗的蟲蛀孔一樣觸目。
"證據在此。"霍去病拎著鐵鉤卷入寒風,鉤尖挑著半副羊內臟,"按《相畜經》"肝有白點者,殺之勿食",你可知違令者當何罪?"他護腕冰碴與上章寒衣的拒水條同是冬日夜色。
"夠了!"陳寬喝止侄兒,望著劉妧袖中顯微鏡筒,想起太醫院《瘟疫彙編》,裡麵"癘氣"與顯微鏡下菌群神似。老令官喉結滾動:"公主...請演示新法。"顯微鏡的藍光,與上章檢測馬疫時的熱像儀同是科技微光。
亥時初刻,冰鎮室內寒氣砭人。劉妧將羊肉放入傳統陶甕和改良冰鑒——前者用太液池雪水,後者通青銅盤管,管壁刻"寒溫相濟"篆文,與上章戰車軸承的算學紋路同源。"六時辰後見分曉。"她摘生絲手套,指尖發白,"若傳統法勝出,我便不再過問膳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若輸了呢?"劉安梗著脖子,聲音破釜沉舟。
"我替廚役們洗一個月菜板,用你們的古法。"劉妧篤定,係統界麵模擬細菌繁殖曲線——視網膜上的藍光,與上章檢測土壤時的係統提示同頻,"但我賭你輸。"
子時三刻,漢武帝身影出現在冰鎮室外,玄色大氅落雪,陳阿嬌抱貂裘在後。"聽說你擺了"生死擂台"?"帝王看冰鑒算籌刻度,"朕年輕時在甘泉宮,因吃餿飯鬨過肚子。"他指的腹痛,與上章戍卒凍死同樣是民生之痛。
劉妧遞上科學烹飪的蔬菜羹,湯色清亮,蘿卜刻算籌圖案:"陛下且嘗,這羹文火燉兩刻鐘,鹽三錢、蜜一錢,甜鹹比七比三,調和脾胃。"羹的清甜,與上章孫大娘的棉絮溫暖同是算學溫度。
漢武帝舀一勺,菜香後味清甜——這是係統計算的最佳熬煮時間,將纖維分解為氨基酸。陳阿嬌看女兒眼下青黑,替她整理玉簪:"哀家讓紫萸燉了銀耳羹,加楚地雪耳。"玉簪的溫潤,與上章母親的護腕同是親情暖意。
卯時初刻,陶甕打開,酸腐味夾著蠕動聲。劉安捏帕後退,看見羊肉爬滿蛆蟲,比上章毒芹的蟲害更可怖。冰鑒裡的羊肉結霜透粉,毫無異味。
"這...這怎麼可能?"陳寬摸冰鑒,青銅盤管冰晶擦指尖,"老朽用九嶷山玄冰鎮肉,也隻保三日,這冰鑒..."
"因為這不是尋常的冰。"劉妧示意巴圖轉動冰鑒齒輪,內部能量核心輕鳴,"天冰鑒取"五行相生",以銅導寒,以木蓄溫,寒溫相濟。"她取出《膳食衛生手冊》,扉頁"民以食為天"配圖是庖廚分工算籌圖解,與上章《物流優化手冊》同是算學智慧。
晨霧中,廚役用新竹製刀板切菜,"生熟"丹砂通紅。王嬸握刻"丙巳年王嬸製"菜刀,刀刃算籌紋比菩薩金身亮:"給小孫兒做飯,再也不怕鬨肚子了。"陳寬監督,腰間食印換"潔膳",邊角雕算籌五穀,與上章"公平鬥"的算學銘文同是革新印記。
劉安躲柴房,用算籌撥食材溯源賬本,發現牲畜耳標編號對應《九章算術》"衰分術",答案是屠宰日期——算學不是妖術,是數字裡的規矩,與上章貢棗的算學核驗同是科學邏輯。遠處張小七教廚役辨色卡:"朱紅對應牛肉新鮮度九成,蒹葭灰表示蔬菜黴變..."色卡的標準,與上章棉絮含雜率檢測同是量化革命。
係統提示音響起,"膳食安全度提升58",能量幣跳動——提示音如冰鑒輕鳴,與上章民心值提升同是進步回響。劉妧望廚房炊煙,煙柱稀薄潔淨如直立算籌,丈量人間煙火與科學天理,與上章長城的雪光同是盛世丈量。陳寬捧冰鑒圖紙,想熔太官署廢鼎鑄洗菜池——熔舊規矩鑄新秩序,與上章改貢車為民生工具同是破舊立新。
陽光落劉妧掌心胎記,與冰鑒冷光相映。這不是顛覆傳統,是用算籌為庖廚之道勾縫,讓湯肉承載生命敬畏。如漢武帝言:"治國如烹鮮,鮮字藏細節。"她用算籌算出的,正是細節裡的天下太平,與上章寒衣的溫暖同是算學經緯織就的民生長卷。
喜歡漢宮嬌華:帝女傳奇請大家收藏:()漢宮嬌華:帝女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