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_漢宮嬌華:帝女傳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3章(1 / 2)

建章宮的銅漏剛滴過卯時三刻。

簷角鐵馬在晨風中輕顫,鈴舌撞擊聲混著太學方向傳來的鐘磬,在空闊的殿宇間回蕩。

劉妧案頭的《文武學院生徒冊》攤開數尺。

朱砂批注在晨光裡透著亮——文院三十名女徒的籍貫旁,分彆畫著織錦梭、鹽井勺、漿洗槌等標記;

武院女徒的騎射初試成績下,壓著西市女戶送來的軟甲尺碼統計表,最小尺碼旁畫著朵小弓箭,注著"適十三歲女童"。

"陛下,太後在偏殿候著,手裡捧著個玉鎮紙呢。"

侍女綠萼將暖硯推近,硯台裡的鬆煙墨泛起漣漪。

殿外忽然傳來環佩撞擊聲,像珠串落在青磚上。

陳阿嬌披著月白織錦太後衣踏入,鳳紋披帛上的金線正映著冊頁上"經緯天下"四字。

她鬢邊赤金簪輕晃,簪尾新綴的算籌珠在光線下折射出細小數字。

"瞧瞧尚方署的新活計!"

陳阿嬌將一方刻著"巾幗英才"的玉鎮紙按在冊上。

鎮紙邊緣雕著女書生揮毫、女武士挽弓的對紋,"昨兒用五王私藏的玉璧改的,璧孔裡嵌著公孫弘罵"女子無才"的竹簡殘片,被工匠磨成了粉填在紋裡。你摸摸看,這兒還硌手呢。"

她袖口赤金鐲碰著鎮紙,發出清越聲響。

"衛青今早差人來報,"她壓低聲音,湊近劉妧,"武院女徒用織錦"挑花"技法,在沙盤上複原了匈奴右賢王的營帳布局,連馬廄位置都和北軍探報分毫不差。那些丫頭片子,把織錦的經緯線當等高線使呢!"

衛子夫扶著侍女走進,素色襦裙上的暗紋蘭草沾著禦花園露水。

"太後,陛下,"她展開繪有郡國食材的絹帛,各郡捐贈用不同顏色標成錦紋,"南陽王阿蓮送了百壇鹽井醃菜,說用熬鹽鍋醃的菜能放半年,還附了張紙條,說壇口封蠟的法子是跟織錦坊學的;長安柳氏女織了千個"氣密錦袋",袋口用的是織錦活扣,開合比皮袋快三倍,女徒們說裝書簡不怕雨。"

絹帛末頁貼著壓平的錦緞,金線織的"文武兼修"四字周圍,繡著太學女學徒們的指印,其中一枚指印旁用小字注著"漁陽李氏女徒按",指印邊緣還留著淡淡的墨跡。

窗外忽然傳來太學方向的鐘磬齊鳴,混著隱約的女書聲。

劉妧指尖劃過生徒冊上"班昭"的批注,忽然想起三日前學院開院時——

陳阿嬌站在文院講堂前,金錯刀在楠木柱上刻下"女子亦可為大儒",木屑飛濺時,有片落在班昭的竹簡上,老博士們氣得拂袖而去,而班昭隻是默默拂去木屑,繼續講解。

【前世回憶】

波士頓美術館的東方館裡,她曾隔著玻璃看宋代女紅兵書殘頁,解說牌稱"疑為軍營女眷所記"。

那些繡在羅絹上的兵陣圖,針腳細密如織錦,卻被歸為"閨閣雜記"。

此刻案頭生徒冊上的朱砂批注,竟與記憶中殘頁的繡線走向隱隱相似,仿佛跨越千年的呼應。

"陛下?"

衛子夫的聲音拉回思緒,劉妧這才發現自己捏碎了枚竹簡簽,竹屑散落在"南陽女徒"的名字上。

殿外傳來木屐與竹簡相擊聲,文院博士班昭領著兩名女徒疾步而入。

年長女徒抱著刻著《詩經》的竹簡,竹簡邊緣用彩線捆著;

年輕女徒懷裡卻是卷織錦,錦麵上用金線繡著諸侯朝貢圖,波紋狀的錦紋蜿蜒如河流。

"啟稟陛下、太後,"班昭的象牙笏板輕點青磚,竹簡夾縫掉出片算籌,"文院女徒用"通經斷緯"解《尚書》,將"協和萬邦"喻為織錦"百線歸一"。"

她指著年輕女徒的織錦,"此圖用"水波紋"錦紋對應諸侯路線,波紋交彙處正是王都所在,女徒們說,經線是王道,緯線是諸侯,缺了哪頭都織不成錦。"

"這想法妙!"

陳阿嬌抓起金錯刀,在竹簡空白處刻下"經義入錦,可喻天下"八字,刀刃劃過處露出衛子夫預先寫好的《文院授課條例》,"班博士,下月開講《春秋》時,記得帶些織錦樣本來——哀家要讓她們知道,史書也能當經緯織,比老儒們乾巴巴講經有趣多了!"

年輕女徒突然上前一步,指著織錦上的一個節點:"太後,這裡的"回紋"對應齊桓公的會盟地,我們用織錦的"斷緯"技法,把重要會盟都織成了不同紋樣呢!"

她袖口還沾著織錦的金粉,顯然是連夜趕工。

未時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陳阿嬌織錦披帛上投下光斑。

劉妧望見太後鬢邊算籌珠隨翻頁動作輕晃,每道刻痕都對應《九章算術》的一個公式,在光線下明明滅滅。

殿外忽然傳來甲葉與木劍相擊聲,夾雜著少女的呼喝。


最新小说: 幼崽找爹,全警局爭著洗奶瓶 重振宇智波從做影開始 暴君戀愛腦,寵妃彆想逃 九重霄之轉輪篇 重生後,我選擇默默修仙 重生八零,從參軍入伍開始 重生烏鴉,無限進化至世界最終 神路無名 退婚後,不小心懷了權臣的崽 晚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