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因美股崩盤引發的全球性恐慌,正將各地股市拖入深淵,恒生指數亦如驚濤駭浪中的孤舟,劇烈顛簸。
然而,就在這萬馬齊喑的絕望氛圍中,港島股市卻上演了一場令人瞠目的逆勢狂飆!長實、新宏基、恒記地產……這些平日裡被股民們奉若圭臬的藍籌地產股,其股價走勢圖上竟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意盎然”——在港島獨特的交易規則下,綠色代表的是節節攀升的漲勢!
交易大廳內,人聲鼎沸,空氣仿佛被點燃。
剛剛忍痛割肉、拋售了手中股票的散戶們,目瞪口呆地看著屏幕上那一片刺眼的、不斷跳升的綠色數字,懊悔與驚疑交織在臉上。
他們攥著剛剛套現、尚有餘溫的鈔票,卻如同被施了定身咒,再也不敢輕易踏入這波譎雲詭的戰場。
“搞咩啊?全世界都在跌,點解我哋港股會升?”
搞什麼啊?全世界都在跌,為什麼我們港股會漲?
類似的疑問在人群中嗡嗡作響。
而就在不久前,那些因客戶爆倉、損失慘重而瀕臨崩潰、徘徊在中環寫字樓天台或青馬大橋邊緣的股票經紀人們,此刻也茫然地收回了邁向深淵的腳步,眼神空洞地望著屏幕上詭異的“繁榮”,仿佛劫後餘生,卻又不知這生路從何而來。
這場逆勢而起的風暴中心,正是何曉與以李超人為首的本土地產巨頭們圍繞港城電訊及怡和置地控製權展開的激烈爭奪。
整個港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不過區區5000億港元,在婁氏集團與幾大地產豪門動輒數十億、上百億的巨資入場掃貨之下,市場流通的籌碼被迅速瓜分殆儘。
雙方如同在狹窄的巷弄中貼身肉搏,每一次舉牌、每一次報價,都伴隨著股價的應聲跳漲。
這種近乎瘋狂的“搶籌”行為,硬生生為搖搖欲墜的港股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暫時止住了跟隨全球市場一同傾瀉的頹勢。
嗅覺敏銳的財經媒體立刻聞風而動,各路記者如同獵犬般四處挖掘婁氏集團在這場“救市”行動中投入的真實資金規模。
“婁氏彈藥庫深幾許?”、“神秘金主何曉,撬動港股乾坤!”、“千億救市?婁氏帝國浮出水麵!”……諸如此類充滿噱頭的標題占據了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
隻要能沾上“婁氏”或“何曉”的邊角,報紙銷量便能立竿見影地飆升。
甚至連何曉在半島酒店喝下午茶時被娛樂記者抓拍到的模糊側影,都能成為小報熱賣的保證。
在港島市民眼中,這位年輕、低調卻手握重金的婁氏少東,儼然成了這場金融風暴中最神秘也最耀眼的存在。
然而,身處風暴眼的何曉本人,卻顯得異常平靜。
他放下手中那份以自己喝茶照片為封麵的八卦周刊,嘴角掠過一絲若有似無的譏誚。
比起此刻正在大洋彼岸上演的、席卷全球的華爾街崩盤慘劇,港島這點風浪,在他眼中不過是小池塘裡的漣漪。
婁氏集團龐大的實業根基所構築的現金堡壘,其厚度遠超外界想象。
李超人他們若想僅憑自身財力在股市上與婁氏正麵硬撼,無異於螳臂當車。
何曉之所以允許他們還能“搶到”一些股票,並非力有不逮,而是他深諳“過猶不及”之道。
他從未打算讓婁氏深度介入這些地產公司的日常運營,成為其董事局中舉足輕重的成員。
他的核心目標始終清晰——港城電訊及其背後怡和置地的核心資產。
他選擇在此時大舉收購港股,是一箭三雕的妙手:其一,鎖定港城電訊的控製權;其二,劍指怡和置地的優質資產;其三,便是順帶穩定港島市場信心,避免其跟隨全球崩盤而徹底崩潰。
當然,何曉並非純粹的慈善家。
在全球股災初露端倪時,他早已憑借敏銳的嗅覺,跟隨市場大勢,在包括港股在內的多個市場建立了巨額空頭頭寸,此刻正享受著做空帶來的豐厚利潤。
但這與他此刻在港股的“救市”行為並不矛盾,甚至可以說,做空的收益為他提供了更多“救市”的彈藥。
“若隻讓婁氏一家赤膊上陣,砸錢托市,未免太過無趣,也太過顯眼。
”何曉轉身離開落地窗,踱步回到寬大的紅木辦公桌後,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沉穩的篤篤聲。
他的目光深邃,“拉上李超人他們,再讓怡和洋行也卷進來,華資、英資齊齊出手,這場戲才夠分量,才夠‘名正言順’。
”他嘴角的笑意帶著一絲冷冽,“這些年,他們從港島市民身上賺取的財富還少麼?如今有機會讓他們‘回饋’一下社會,穩定人心,豈非兩全其美?”這盤棋局,他不僅要贏,還要贏得漂亮,贏得讓各方都無話可說。
“篤、篤、篤……”
三聲克製而清晰的敲門聲打斷了何曉的思緒。
他抬眼望去,辦公室厚重的橡木門被輕輕推開,一個年輕的身影走了進來。
來人正是他的妹妹,何雨柱與婁曉娥最小的女兒——何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兄長何曉的沉穩內斂不同,何昕身上帶著一股初生牛犢般的銳氣與活力,隻是此刻被她努力地收斂在職業化的平靜之下。
作為家族安排到港島分公司曆練的“新人”,何昕在公司裡對自己的身份守口如瓶。
她拒絕了家族安排的優渥條件,堅持通過正規渠道投遞簡曆、參加麵試,以普通內地員工的身份,持工作簽證來到港島。
她甚至拒絕了何曉讓她入住家族名下山頂豪宅的提議,而是選擇在公司附近租住了一間普通的小公寓。
每天清晨,她如同萬千港島上班族一樣,擠著地鐵,在茶餐廳匆匆解決早餐,然後踩著高跟鞋走進婁氏集團氣派的大樓。
她要求何曉絕不能公開她的身份,她要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在這座龐大的商業帝國裡,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一步步證明自己的價值。
“何總。”何昕走到辦公桌前,微微頷首,聲音清脆而職業化。
儘管私下裡她可以毫無顧忌地稱呼何曉為“大哥”,但在公司,她嚴格遵守著上下級的界限。
她將一份文件輕輕放在何曉的桌麵上,動作利落。
何曉的目光落在妹妹身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審視與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