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吧,你們這裡的利息高,我特地過來存錢。”老太太滿意地說。
望著營業廳內排起的長隊,不難想象恒升銀行每日的資金流入量有多麼驚人。
“業務已經辦好了。我們恒升銀行正在做活動,存5000港元一年定期,就贈送屈臣氏便利店50元代金券。這是您的贈券。”櫃員將存款憑證和代金券一並遞給老太太。
“這個……不會是從我的利息裡扣的吧?”老太太有些擔心地問。
“您放心,這是銀行給支持我們的客戶的回饋,與您的利息無關。到期利息會全額存入您的賬戶。”櫃員耐心解釋。
老太太驚喜地發現還有這等好事,連忙追問:“5000港元送50元代金券,那我存港元,是不是能拿到500港元的代金券?”
“是的,您可以清點一下。歡迎介紹親友來存款,都是按這個標準贈送,上不封頂。但必須存滿一年定期,中途取款的話我們需要從利息中扣除相應金額。”櫃員詳細說明政策。
50元代金券在當時的港城具有相當吸引力。恒升銀行的這個促銷舉措一經推出,立即口耳相傳,市民紛紛告知親友同事:現在把錢存在恒升銀行最劃算,既有可觀利息,還有實用贈券,這等好事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
近日,港城金融市場上演了一場備受矚目的銀行業格局變動。
一係列消息接連在多份主流報刊發布,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與討論:
“彙豐銀行存款大幅下滑,資金流動性或麵臨壓力,可能需向部分貸款企業收回信貸,進一步收緊對企業放貸政策,以維持銀行日常運營所需的現金流。”
“恒升銀行董事局大股東透露,未來將大力拓展內地金融業務,服務更廣泛人群,開拓更廣闊市場。”“恒升銀行近期推出高息存款活動,除具有吸引力的利率外,更贈送重磅禮券——屈臣氏便利店現金券。存款金額越高,回饋越豐富……”
這些報道密集發布,一時間輿論嘩然,市場普遍表達了對彙豐銀行前景的憂慮,同時對恒升銀行的發展寄予厚望。許多評論甚至以“反客為主”形容恒升——這家昔日彙豐的子公司,如今正以挑戰者的姿態撼動市場。
更令公眾驚訝的是,彙豐這一長期以來被視為不可動搖的金融巨擘,竟會遭遇如此廣泛的質疑。
在港城市民心中,彙豐的地位遠超其他企業,就連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都難與其相提並論。而今,市場竟首次傳出不看好彙豐的聲音,實屬罕見。
受此影響,彙豐銀行股價顯著下跌。作為恒生指數33隻成分股中的權重股,其股價波動直接拖累大盤表現,導致恒生指數出現明顯震蕩。與此同時,市場上關於恒升銀行的利好消息層出不窮。
《港城商報》更直接將兩家銀行的服務進行對比,指出:“彙豐不僅存款利率低於恒升,服務亦有所不及,普通客戶甚至難以達到開戶門檻。”
“彙豐極少向中小型企業提供貸款,其貸款利率居高不下,而存款利率卻處於行業低位,利潤空間極大,可謂‘兩頭賺錢’。”
“彙豐每日早晨十點半方始營業,而恒升銀行九點準時開門,中午及周六日均不休息,極大方便了市民辦理存取款業務。”不少市民憤慨表示:“彙豐實在是店大欺客!”“如今恒升回歸華人掌控,我們理應將財富留在自己的銀行。”“作為華人,存款於洋人銀行,終究不如支持本土企業。”
在盛世傳媒旗下報刊、雜誌,以及麗的電視和tvb新聞有意識的輿論引導下,不論是為了更高的存款利息,還是出於民族情感,越來越多市民選擇將儲蓄存入恒升銀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恒升派發的代金券迅速風靡全港,無數市民踴躍排隊存款,銀行業務量激增,員工不得不加班處理。恒升銀行亦未虧待員工,按規定發放加班獎金,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形象和員工士氣。
當時,能在提供現金利息之外還額外贈送實用福利的銀行實屬鳳毛麟角。恒升銀行推出的便利店代金券覆蓋日常所需用品,適用性高、實用性強,深受市民歡迎。
反觀彙豐等英資銀行,若存款金額未達50萬港元,甚至會收取賬戶管理費。而恒升銀行推出的“5000港元存額即贈50元券”活動,吸引了許多大額儲戶。
有人一次性存入50萬港元,即獲5000元代金券,若將這些券轉手變現,實際可獲得3500至4000港元的額外收益。這種“實惠感”促使大客戶成為恒升的忠實支持者。
與此同時,和記黃埔旗下的屈臣氏便利店也因該促銷活動業績大漲;而怡和洋行控製的牛奶國際旗下擁有711便利店)則銷量下滑。
顯然,市民在屈臣氏已可滿足購物需求,自然減少光顧711。零售業務一直是怡和洋行重要的現金流來源,尤其當下該公司正麵臨“港城債王”的壓力,對現金周轉需求極為迫切。
市場更有傳言稱,彙豐已開始向負債累累的怡和暗示催收貸款、收縮信貸。
近年來,怡和旗下置地公司在中環搶購多幅優質地塊,但因華資企業崛起,英資企業以往的土地競爭優勢不再,隻能依靠高價競標。
高地價策略使得置地公司當前負債高達150億港元,加之全球股災的衝擊,怡和及置地總資產也僅為150億港元,資產負債表極度緊張。彙豐基於風險控製考量,已不得不加強風控審查。暫未立即抽貸,據傳是受倫敦方麵及港府的壓力影響。
……
喜歡四合院:開局傻柱拒絕道德綁架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開局傻柱拒絕道德綁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