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苻堅下詔昭告天下在鄴城舉辦文會後,天下響應,但是苻堅又不滿足於僅僅一個鄴城文會。苻堅自中秋後抵達鄴城,先後在鄴城召見了關東各州地方官員,加以撫慰。
早在月前苻堅便將南來朝貢的庫莫溪、契丹、扶餘使者團安排在了鄴城,而苻堅抵達鄴城的一行人中也不乏前秦重臣,在東晉團隊抵達後還有不少人陸續抵達鄴城。
此時的鄴城可謂是風起雲湧,前秦朝廷如此大動作自然吸引了不少江湖遊俠的聚集。
卻說在鄴城繁華集市上一處攤位上,攤位左右兩邊,各掛著一幅用蒼勁有力的書法寫就的對聯。
左邊的是:“過去未來,儘在掌中演;”
右邊則是:“禍福吉凶,不過一言間。”
這兩句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乎蘊含著某種神秘的力量,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
攤位前擺放著一張古樸的圓桌,桌上鋪著一塊泛黃的麻布,上麵畫著八卦圖和一些奇異的符號,顯得既神秘又莊重。
那人則是一襲青衫,長發用一根簡單的木簪束起,麵容清臒,眼神中透露出幾分睿智與深邃,總有幾分仙風道骨的氣質。
卻說他正打起招牌坐在胡椅上,嘴裡叫著“今日四卦,卦滿即收。”
旁邊有好事者圍在一旁瞧著,對他們來說每天的樂趣就是看來往行人算卦,偏偏這個人算得準,因他姓張,人送外號:張半仙。
有人瞧見這一幕不禁問道“張半仙,你想來的規矩不是每日三卦嗎?”
原來這張半仙算卦向來有個規矩,每日三卦,卦滿即收。任憑你是達官顯貴,出多少錢,張半仙也不會在開口。
倒是因為這些規矩曾經惹怒了些官員,主動去找他的麻煩,結果張半仙隻說了句:你驚擾了天機,不出一日,你必自斃。
結果不出一日,那官員犯事革職。自此以後也無人去找張半仙的麻煩。
那張半仙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他緩緩抬手,悠然一指蒼穹,意味深長地說:“此乃天意所至,非我所能預料。”
也不知道張半仙究竟在等什麼,一個上午竟然沒有一個人來問卦,旁邊的一群好事者暗自歎氣,有的散去,還有的不死心要看看今日張半仙為何要算四卦。
那張半仙卻並不及悠哉遊哉的坐在胡椅上,閉目養神。時不時的嘴上還來一句:“今日四卦!”
“老先生,你那招牌上寫:一日三卦,卦滿即收。為何嘴上說:今日四卦。”
張半仙忽然睜開了眼:眼前人是對夫婦。男子姿貌瑰偉,氣度不凡。身旁女子雖然麵紗遮麵但這身姿氣質也是牡丹國色。
張半仙笑了笑:“天意使然,今有貴人問卦,特多開一卦,隻此一日。
男子聞言,興趣盎然,爽朗笑道:“今日我便來占這一卦,倒要看看你究竟能測算出什麼?”
張半仙輕輕點頭,語氣平和而神秘:“測字、占天命、算桃花、明運勢,皆可為君解惑。”
男子一思索便道:“便看天命幾何!”
張半仙擺開陣勢,一陣搖晃後,幾枚銅錢叮咚落地。他凝視銅錢紋理,眉頭微蹙,轉而問向男子:“閣下春秋幾何?”
“虛有四十載。”
“其勢將盛矣,身盛則必衰之。”
“此言何意?”男子疑惑道。
張半仙解釋道:“《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四十四章又有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解釋過後張半仙又開口說道:“送客人一首小詩,不占律,不押韻,隻是閒來幾句。”
張半仙眉頭微蹙開始吟道:
驅兵行路冬年艱,羌笛一拂水路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