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道這邊的物資吊裝問題解決之後,劉禪總算可以輕鬆一些。
在處理每個工段突然困難的同時,全新的裝備設計也送達了工坊。
“都過來,陛下派人送來的新裝備設計,抓緊時間製作三十套,五天之後有人來接收。”
在漢中這邊的匠作工坊裡,十多個工匠湊過來觀看。
“兩米長白蠟杆?這是花槍?”
“好像不是,這個錘子和槍杆好像可以組合起來。”
“這樣拚接是大忌啊!白蠟杆必須原木一根到底,不然接陣時拚接處會斷裂。”
“陛下哪次設計不是神來之筆?你我照做就是。”
製作大槍二十多年的老工匠這才意識到,這是陛下要求製作的東西,看不懂的地方,一定是有深意的。
這些裝備都不複雜,除了白蠟杆與改裝弩需要從軍械庫裡調配,
其他這些裝備兩日就澆鑄修整完畢。
很快,一隊士卒就帶著手令將這些裝備領走,消失在秦嶺十萬大山之中。
……
“噤聲!”
李能富是這支十二人小隊的頭領,接到陛下的命令時,他還以為是陛下在鬨著玩。
兩隊一共二十四人,帶著乾糧輜重進入子午道破襲魏軍守兵,這怎麼看都是送死的行為。
隻是出於對陛下的信任,他沒有發任何牢騷,毅然決然接受了這個看來必死的任務。
反正他的家人有陛下照顧,送死就送死吧!
不過,就算是死,他也希望多帶走幾個魏兵,他可不希望自己白死。
陛下集合這些人培訓的時候,劉禪除了講解作戰思路和方法,還讓眾人演練了一下自己最擅長的。
李能富兩三下就可以破三層甲的實力,深深震撼到了這些挑選出來的精銳。
這支試驗性質的小隊隻是第一批,十五天之後返回漢中向陛下彙報成果。
看起來,陛下比李能富他們自己更有信心。
小隊十二人,開山隊四人,無當飛軍六人,
弩兵兩人,熟悉本地山林情況,當兵之前是獵戶出身的短槍兵兩人。
除了開山隊背負的工具和食物,這十二人的裝備也是五花八門。
無當飛軍拿著兩米長帶著短鐮的怪異尖矛,矛尖還是三棱形的。
開山隊的武器還是習慣的破甲錘,多了一麵既可以當小盾,也可以當鍋用的盾牌。
兩個鍋耳,一個可以套胳膊上,一個可以用手握住。
而弩兵背著的是兩個守城時候才會用的大弩,可以射兩百多步,配備的箭矢也是三棱錐形。
隊伍裡僅有的兩個千裡鏡就安裝在這兩個大弩上。
兩個本地獵戶除了短槍之外,攜帶的基本都是山林生存用的裝備。
比如火折子,火鐮,帶繩索的勾爪,繩鋸之類。
看來就像一個走村的貨郎。
射程大概百步的小弩每個人都有一把,這些裝備正式戰場一般都是集中配備。
更讓李能富感到疑惑的,是每個人都有一件內層是塗了桐油的布,外層是布條雜草,
看起來就像流民乞丐。
如果有現代人看到這身裝束,一定會認出來,這是狙擊手常用的吉利服。
兩個本地獵戶出身的短槍兵在前麵帶路,很快,就接近了饒峰關附近的烽火台。
“頭,怎麼弄?”
李能富在巴山中打過獵,對於陛下狩獵魏軍的思路還是認同的。
隻不過野獸可不會像魏軍這樣數量多,裝備還好。
按照標記,這個烽火台是防備饒峰關附近第一個,後麵還有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