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東吳咎由自取!背信者,天地不容!”
麵對諸葛亮的斥責,諸葛瑾隻能頻頻點頭,實在是無顏說什麼。
這次的事件起因非常簡單,無非就是劉阿手下部將貪婪,私自帶兵搶了運送蜀錦的官方商船。
這在山頭林立的東吳將領之間司空見慣。
東吳的主力戰兵大多都是各個將領的私兵,哪裡會管什麼國家法度。
更何況,當初還有甘寧這些,原本就是縱橫長江之上的水匪,
事情發生後,護犢子的劉阿不僅沒有懲處劫掠的部將,
反而直接繞開了大都督陸遜,直接給孫權上書把事情攬下。
各種鄙夷蜀地軟弱可欺,說的孫權也動了心。
縱觀長江天險,夷陵之戰後,漢與吳,各占一半。
巴東永安段的險峻,從來都是易守難攻。
當年夷陵之戰,沒有能夠趁機占據巴東和涪陵兩郡,孫權可是一直耿耿於懷。
此次見劫掠商船之後,諸葛亮這邊隻是派出使者,讓東吳給出解釋,更讓他覺得劉禪這邊軟弱可欺。
儘管陸遜等人極力反對,他還是頭腦一熱,派兵前出,想要試探攻擊巴東和涪陵。
千算萬算,孫權怎麼也沒想到,就在這個節骨眼,曹魏竟然秘密集結大軍,開始圍攻江陵。
而探子也回報,蜀地少主劉禪,直接駕臨永安坐鎮,
他自己代入進去,怎麼想,這個時候也是蜀地奪回荊州的最好時機。
色厲內荏的孫權這才慌了神,傳令讓陸遜堅守江陵之餘,連忙派出諸葛瑾過來求和。
諸葛瑾本來就是謙謙君子,這次說破大天,也是東吳這邊沒理,
他得到的命令,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蜀地參與進江陵大戰,
最低限度,也要蜀地這邊保持中立,如果能出兵牽製一下曹魏就更好了。
“亮弟,此次吳王確不知情,都是劉阿部下私自劫掠,已被斬殺,我主願意賠償商船一應損失。”
“曹魏勢大,亮弟不可意氣用事,要顧全大局啊!”
諸葛亮哼了一聲,瞥見諸葛瑾無奈的神情,繼續說道:
“大局?當年呂蒙,可是顧全了大局?
試問,除了我少主仁德,肯再信東吳,天下有誰還敢與背後對盟友下手的東吳信賴?”
“吳王也好生大氣!殺人劫貨,竟想賠錢了事?
莫不是覺得大漢缺一船蜀錦,還是缺敢戰之士?”
諸葛亮說著,走近諸葛瑾,一字一頓說道:
“我大漢數十萬將士,至死不渝!曹魏都不怕,難道會懼怕背盟的東吳不成?
既然吳王想要背盟攻打盟友,那我大漢就兵發江陵,大戰一場好了!”
“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亮弟怎可做出讓親者痛,仇者快的舉動?
孫劉聯盟,和則兩利,分則兩害啊!”
諸葛瑾用袍袖擦了擦臉上的冷汗,忙不迭安撫道:
“亮弟儘管開口,吳王這次絕對帶著誠意,隻要不過分的條件,都可以提!”
“哎,誰叫我家少主宅心仁厚,頗具先帝仁德之心,這才願意繼續維護孫劉聯盟,
子瑜可要抓住這最後的機會,莫要自誤啊!”
諸葛瑾忙不迭擦汗,臉上的皺紋都擠在了一起,連聲說著不會,不會。
諸葛亮這才收起憤怒的情緒,和諸葛瑾討論起詳細的細節來。
劉禪前往漢中之前,已經和諸葛亮商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