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禪與草原孩童的問答,出現在大漢旬報之上後,
引起一場舉國範圍關於漢夷之變的大討論。
這也是劉禪所希望的,有些道理,隻有自己親身去體會,才記得最牢固。
他希望將這個答案深深植入每個大漢子民的心中。
當眾人還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劉禪已經回到了洛陽。
當與諸葛丞相會麵之時,諸葛丞相行禮道:
“陛下大破拓拔部鮮卑於大漠,飲馬於北海之濱,如此豐功偉業,當為陛下賀!”
劉禪沉穩了許多,扶起諸葛丞相道:
“能有如此戰績,全靠相父後方調度得力,力保北疆糧草物資源源不斷。
此眾位將士之功,朕隻是隨行罷了。”
諸葛亮對於劉禪不居功的行為早已習慣,他詢問道:
“青徐侵襲頻率已經越來越少,國內逃亡東吳的那些世家宗族數量近來也基本沒有了。
臣按照陛下吩咐,對於這些逃亡世家宗族不設任何限製,就連攜帶的錢財也不加阻攔,
不知陛下為何如何寬待他們?”
劉禪冷笑道:
“屋子打掃乾淨,才好迎接客人。
這些人留著,總歸是不安定因素,朕也不能無憑無據就治罪。
既然這樣,還不如讓他們去往想去的地方,比如他們心心念念對世家倍加優待的東吳。
現在,那些心有不甘的世家豪族,恨不得把朕比作王莽,就盼著孫十萬可以守住長江天險,
期望孫十萬能夠擋住朕統一天下的腳步,他們繼續世家的優渥生活。
癡人說夢罷了!”
雖然已是冬季,諸葛亮還是習慣性地扇了扇鵝羽扇,他用手指點了點輿圖上的江東位置,詢問道:
“陛下決定好了?”
劉禪點點頭道:
“既然北疆已經平定,就沒必要留著孫十萬了!
相父可願隨朕去一趟江東,故地重遊一番?”
諸葛亮看著眼前的陛下,無論氣度還是容貌,越來越像先帝,眼眶微紅,用鵝羽扇搭在手上行禮道: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
建業吳王宮
“廢物!蠢材!你們口口聲聲的妙計呢?
你們承諾給孤征來的大軍呢?
孤把國庫儲備的錢糧,調撥給你們,士卒船艦也調派數千,你們牽製了什麼?
劉禪那小兒已經回了洛陽,細作冒死傳遞消息,漢軍已經開始準備大舉伐吳,
你們的應對在哪裡?”
孫權的咆哮在大殿之內回響,
顧雍剛剛被孫權斥責了一番,不敢應答,用眼神示意其他人出列勸解。
看了半天,隻有宗室孫峻字子遠)出列道:
“至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漢軍勢力再強,也要能跨過洶湧大江再說!
現在中原諸多世族紛紛攜帶家眷資財渡江投奔,說明人心在我大吳!
有大江天險,有人心擁護,何愁大事不成?
我東吳兵精糧足,戰船數量是江北幾十倍,如此勢力,比赤壁之時還要強上數倍,
何必要靠上不得台麵的伎倆應對?”
孫峻說著,撇了一眼苦著臉的顧雍,昂首挺胸道:
“眾世家南投至尊,自是苦倒行逆施劉禪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