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西沉,外麵還是很明亮。
陳立明辦公室內,陳立明拿著一本書,指著上麵的東西細細的講述著。
“咱們現在用的煉鋼方法還是小型高爐,含硫磷等雜質高,氣泡多,結構強度低,合格率不足。”
“而且,這幾年咱們周邊的鄉村都開始大規模的煉鋼,可是煉出來的成品率不高。”
“我就開始琢磨如何改進。”
“終於我在一本外國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篇報道。”
“人家老外十八世紀使用了側吹爐,我想著咱們是不是應該也考慮使用一下這個技術。”
陳立明說到這裡,有一種深深的擔憂。
畢竟這樣看起來,國家在這方麵還是落後了很長時間。
這讓他有一種緊迫感。
根據最近得到的消息,咱們和老大哥的關係已經開始惡化。
要是走到徹底惡化那一步,人家的援助一定是會結束的。
到時候,就靠現在的知識儲備,要想追趕上,又得花費千倍萬倍的努力。
俗話說的好啊,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所以一切還是得靠自己。
陳立明一直對這一點抱著深深的擔憂。
但是很快,他就遇到了李向前,這個不出世的天才。
學習能力強,腦子也靈活,讓他也鬆了口氣。
這幾天,部裡也開始討論關於側吹爐的探討。
陳立明就想著讓李向前跟著思考一下。
陳立明說完,眉頭深深的皺了起來。
“雖然這門技術,生產效率大大的提高,及格率也能提高,但是壽命很短,這也是大家一直擔憂的事情。”
李向前也是皺著眉頭看著小本本上的內容,這都是陳立明摘抄下來的東西。
他可以清楚的看到關於側吹爐的技術內容。
下一刻,李向前疑惑的指著本子上的圖示。
“師父,這爐子上的孔洞是乾什麼用的?”
陳立明笑著說道。
“這是排風口,轉爐爐身側麵有多排風口,氧氣通過它吹入熔池,直接衝擊鐵水表麵,引發矽、錳、碳等元素的氧化反應。”
“這樣一來,發生的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足以維持冶煉溫度。”
說到這裡,陳立明也是深深的讚歎,接著他又歎息一聲。
“可以說這是一大亮點,但是這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向前,你想想是什麼問題?”
李向前眉頭微挑,不假思索的說道。
“一定是這孔洞出問題了。”
“氧氣通過,發生反應,進進出出的多高的熱量啊,我覺著這風眼出問題的概率極大。”
陳立明讚歎的點點頭,不可思議的看著李向前。
“你小子腦子夠活的啊,就是這個問題,原理雖好,但是風眼經常損壞,這就導致高爐短命的很。”
“這也是讓大家很是為難的地方。”
“也是咱們著重突破的地方,咱們已經落後很多了,要是不能迎頭趕上,就要落後更多了。”
陳立明歎息一聲,略帶疲憊的靠在了椅背上。
這幾天,為了這件事,他已經和部裡的很多工程師探討過了,可是一直沒有一個好辦法。
李向前皺著眉頭,細細的思索著,下一刻,他眼睛一亮。
“師父,這風眼的主要作用就是讓進氧,對吧?”
陳立明讚許的點點頭。
“對,可以這麼說。”
李向前則疑惑的看著陳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