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來了。”蘇晚照早已在門口等候,手裡端著兩杯熱茶,“我給你留了燈。”
林修遠接過茶,輕聲道:“辛苦了。”
他沒有多說,隻是將那袋資料放在桌上,從中抽出一份文件。
正是從私人生物公司那裡獲得的基因測序數據與分析報告。
小宇的F8基因突變被證實是一種極其罕見的新型遺傳病,全球僅四例報道,而林修遠已經鎖定了致病機製,並找到了可能的乾預路徑。
“這孩子還有救。”他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定。
蘇晚照看著他眼中的光芒,心中一陣悸動。
她知道,這不是普通的醫學突破,而是林修遠又一次用未來知識跨越了時代鴻溝。
與此同時,在醫院頂層的院長辦公室裡,吳秘書正站在高院長身後,低聲彙報:
“林修遠最近頻繁出入實驗室,且時間都在非工作時段。他的行動軌跡顯示,他多次前往醫院外的某家生物科技公司。我們懷疑……他在做一些未經批準的研究。”
高院長聽完,沒有立即回應,隻是靜靜地望著窗外城市的燈火。
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規律的“噠、噠”聲。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讓他先收斂一點。”
吳秘書愣了一下,隨即點頭退下。
他知道,這位老謀深算的院長從未真正表明立場,但他清楚,高院長並非鐵板一塊。
或許,林修遠的某些舉動,已經開始觸動了他的內心。
第二天清晨,陽光灑進醫院大廳時,一位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現在林修遠麵前。
“林醫生,好久不見。”林雪記者笑盈盈地走來,手中拿著一份報紙,“有個新聞線索想和你聊聊。”
林修遠微微皺眉:“又是康泰集團?”
“不是。”林雪搖頭,“這次是關於科研的。最近有一家國家級科研機構宣布要啟動兒童罕見病基因治療項目,麵向全國招募專家顧問。我想,你應該會感興趣。”
林修遠眼神一亮,立刻追問:“誰牽頭的?具體研究方向是什麼?”
“牽頭人是中科院生物醫學所的陳教授,主攻X染色體相關疾病的靶向修複技術。”林雪一邊翻看手機裡的新聞稿一邊解釋,“他們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尋找臨床合作單位,特彆是那些有實際診療經驗的一線醫生。”
林修遠沉默片刻,隨後低聲道:“我要親自接觸這些專家。”
當天晚上,林修遠獨自坐在公寓書桌前,燈光映照著他略顯疲憊卻依舊堅毅的臉龐。
他翻開筆記本,寫下一行字:
“如果不能改變製度,那就從底層重建它。”
然後,他打開電腦,開始撰寫一份名為《江城罕見病基因診療中心籌建方案》的文檔。
文檔中詳細列出了以下幾個核心要點:
背景與現狀分析:當前國內罕見病診斷率不足10%,基因檢測設備稀缺,診療體係嚴重滯後。
目標定位:打造一家專注於兒童罕見病早期篩查、基因診斷與靶向治療的獨立診療中心。
技術支撐:引入全外顯子組測序、人工智能輔助診斷係統、CRISPRCas9基因編輯原型設備等前沿技術。
合作模式:與國內外頂尖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推動成果轉化與臨床應用。
資金來源:初期由林修遠個人提供部分技術支持與算法模型,同時尋求政府資助、企業讚助及公益基金支持。
隨著一個個段落成型,林修遠的眼神越發熾熱。
他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圖景——一個不依賴傳統體製、以科學為本、以患者為核心的醫療新勢力正在悄然孕育。
這一夜,他幾乎沒有合眼。
翌日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透雲層時,他已經將這份長達三十頁的籌建方案打印成冊,並親手裝訂整齊。
他打算正式向醫院遞交這份提案,建議設立獨立的“罕見病基因診療中心”,並引入一係列超前的技術手段。
但他也清楚,這一步將會引來更大的風暴。
因為他不僅要麵對趙文傑那樣的保守派,還要應對整個體製內的阻力。
不過,林修遠並不畏懼。
因為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