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報告不僅詳細列出了藥物成分、受試者名單,還有多項未被公開的不良反應數據。
最讓他心驚的是,其中幾名患者在試驗過程中出現嚴重肝腎損傷,最終死亡,但對外公布的死因卻是“自然病亡”。
這不是普通的醫學失誤,這是赤裸裸的數據掩蓋!
林浩然咬緊牙關,沒有多想,立刻用手機將關鍵頁拍照,並發送到林修遠的私信框中,附上一句簡短卻意味深長的話:
“這是不是你們要找的東西?”
與此同時,在醫院麻醉科辦公室內,高曉琳接起了一通匿名電話。
“你是高曉琳醫生吧?”電話那頭聲音沙啞,“我手上有劉國棟違規操作的證據,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交換。”
高曉琳眉頭微皺,語氣冷靜:“你是誰?”
對方輕笑一聲:“這不重要。我知道你們最近在查智能診斷係統的後台訪問情況,我可以告訴你,那些人是誰派來的。”
她心頭一震,迅速將此事與林修遠聯係起來,掛斷電話後,立即撥通了他的號碼。
“林醫生,有個匿名來電,說手裡有劉國棟的證據。”她簡潔地說明情況,“他說願意交換。”
林修遠聽完,沉思片刻,眼神微斂,語氣平靜卻透著一絲銳利:
“讓他來找我,但不能暴露身份。”
夜色漸深,林修遠獨自坐在實驗室的電腦前,窗外風聲呼嘯,燈下屏幕幽光閃爍。
他啟動了“智能診斷係統”的深層學習模塊,將過去數年間的病例、用藥記錄、不良反應數據以及近期發現的可疑聯用藥品信息全部導入係統,讓它進行自主演算和交叉分析。
起初隻是簡單的模型訓練,但隨著數據量的不斷積累,係統的反饋開始變得不同尋常。
“發現潛在交叉感染路徑:肝功能異常→免疫抑製→多重感染風險提升。”
“建議增加‘聯合用藥協同效應監測’模塊。”
“識彆到新型副作用傳播模式,建議更新風險評估模型。”
突然,屏幕上跳出一行紅字提示:
【係統自主構建新模型完成——“多病種交叉感染路徑模擬”。是否啟用?】
林修遠瞳孔微縮,呼吸略微急促。
他清楚地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這個係統,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數據分析工具,它開始進化了。
它正在從一個被動執行指令的程序,變成一個能主動學習、推演、預測甚至提出全新醫療模型的智能體。
林修遠低聲喃喃,語氣中帶著一絲震撼與興奮:
“它……開始進化了。”
就在這時,他的手機震動了一下。
是林浩然發來的新消息:
【還有一件事,我發現趙文傑的私人郵箱曾在2010年初頻繁聯係康泰集團高層,郵件內容已被加密,但我能確定,他們之間一定還有更深的合作。】
林修遠緩緩合上筆記本,目光如炬。
而這場戰役,才剛剛拉開序幕。
次日清晨,林修遠正準備前往醫院例行查房時,收到了一條來自市衛健委的通知:
“請林修遠醫生今日下午三點,參加醫管中心閉門會議,議題為《關於智能診斷係統的技術審查及安全規範》。”
落款處,赫然印著“科研所主任劉國棟”作為代表出席的字樣。
林修遠輕輕一笑,眼中寒意一閃而過。
“終於,他們動手了。”
他轉身拿起白大褂,緩步走向電梯。
身後,實驗室的電腦屏幕上,最新運行中的“多病種交叉感染路徑模擬”模型仍在飛速演算著,仿佛在為即將到來的風暴做最後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