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同樣能說是他自己努力來的結果。
……
一切的緣由還是要追溯到六歲那年。
當時,在確定魔法存在,並找到破釜酒吧之後,道恩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與遊戲中,那些講究嚴謹與理智的法師不同,這個世界的魔法尤其獨特,它更強調情感的作用,偏向於唯心的角度。
換而言之。
巫師使用的魔法是種心想事成的力量。
而在這種心想事成的偏向裡,最神奇,也最接近於本質的,道恩認為是每個小巫師都會經曆的魔力暴動。
那是一種在強烈的情感與渴求下,魔力自行發揮效用,以滿足小巫師願望的現象。
就像原著裡,哈利在不知道巫師存在,也沒有學習過魔法的情況下,就能使動物園裡的玻璃消失又出現。
這種現象類似於無杖釋法。
但道恩卻覺得兩者不能粗暴地畫上等號。
在他看來,無杖施法更像一種技巧,是一種經過長時間練習,在不使用魔杖的情況下,有意識地調動體內魔力,完成某個已知魔咒的施法技巧。
而魔力暴動不同。
它不需要提前了解魔法,甚至有時所展現出來的現象在現實裡都找不到對應的魔咒。
就比如說飛行。
在原著裡,納威小時候曾被從樓上扔出窗外,結果他卻在落地前彈了起來,並安全地飛過整個花園。
可事實上,在已知所有魔法中,能讓巫師不借助掃帚,自行飛起來的魔咒雖然也有一個——伏地魔創造的那個。
但用那種魔咒飛起來時,會有黑霧相隨,與納威的情況顯然大不一樣。
所以,即便有——其他人會飛隻是原著並未描寫,以及飛行魔咒古代有隻是現在失傳了——等等可能。
但道恩仍願意去賭魔力暴動的特殊性!
更何況,還有默默然這種,因為過分壓抑魔力,而在魔力暴動中逐漸失控並被賦予極大破壞力的現象。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佐證這種觀點。
因此。
道恩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要讓自己陷入強烈的求知欲中,以此來嘗試引導魔力暴動後產生的效益。
這種事聽起來天方夜譚,但真要做完成的可能性並不低。
超越年齡的自控力,一直對魔法的濃厚興趣,再加上多種多樣,看之不絕的書籍則讓他的興趣能一直維持下去。
於是。
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當幾天前他閱讀完《魔力起源:神奇動物猜想》一書,並回想起曾經讀過的《魔法起源地探究:埃及》,對魔法的源頭感到好奇後。
長時間的求知欲終於讓魔力響應了他的渴望。
在經曆一場肆虐整個房間的魔力暴動後。
他便突然發現,自己的身體正被一層銀白色的霧氣籠罩著。而在霧氣裡,還漂浮著各種顏色的線條與圖案。
經過一番研究,他才明白原來是自己獲得了能直接看到魔力的能力。
不過。
雖然這種能力已經出現了一個星期,但道恩始終都沒弄懂魔力中那些抽象的圖案代表著什麼?
他曾以為它們會與如尼文有關。
可當他記下自己身體裡的魔力圖案,並與如尼文書籍相對照的時候,卻沒能從中找到半個相似的符號。
截止到目前為止,這個能力對他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訴道恩原來自然界也存有流動的魔力。
它們平日裡稀薄的分散在整個世界,觀察不到。但當有劇烈的氣象變化時,就會自發聚集。
比如剛剛這場美麗的雨。
“看來,在開學前的這段日子,我需要把重心移到這些圖案上麵去了……”
道恩看著筆下新誕生的抽象畫,煩躁地抓抓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