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本縣沿岸,第三枚核彈即將命中目標。
防空警報早已失效,電力係統早已徹底癱瘓,整座城市一片死寂。
幸存者們躲藏在防空洞、地下設施或廢墟深處,他們還不知道,死神已經揮下了鐮刀。
空氣中彌漫著焦糊味和輻射塵埃,天空被厚重的煙塵遮蔽,陽光無法穿透,白晝如夜。
遠處,導彈的尾焰劃破天際,像一顆墜落的星辰,帶著死亡的呼嘯逼近。
當核彈頭在阿蘇山沿海區域引爆時,世界仿佛在這一刻靜止。
先是刺目的白光,那比正午的太陽還要強烈百倍,足以灼傷直視者的視網膜。
隨後,巨大的火球膨脹開來,直徑超過兩公裡,溫度高達數千萬度,足以汽化鋼鐵、蒸發血肉。
衝擊波以超音速擴散,所過之處,建築像紙片一樣被撕碎,車輛被掀翻至數百米高空,樹木連根拔起,在高溫中瞬間碳化。
沿海城鎮在眨眼間消失,隻剩下一個巨大的環形坑,邊緣處是熔化的玻璃狀物質,那是沙石在極端高溫下形成的“玻璃”。
港口、碼頭、漁船、防波堤,全部化作灰燼。
海水被蒸發,形成高達數十米的蒸汽柱,隨後又被衝擊波吹散,化作致命的放射性暴雨落下。
曾經肆虐熊本縣的變異喪屍,此刻在核爆麵前顯得如此脆弱。
它們的進化毫無意義。那些能夠抵擋子彈的硬化皮膚,在熱輻射下直接碳化。
那些可以再生肢體的血肉,在衝擊波中被撕成碎片。
那些能夠感知活人的敏銳感官,在龐大的爆炸之下根本無法幸存。
而在這其中最強大的喪屍,曾在城市中橫行無忌,甚至能硬扛坦克炮擊。
但在核爆中心,它們連0.1秒都沒能撐過,直接被汽化。
稍遠一些的喪屍,則被衝擊波震碎內臟,或被輻射燒穿軀體,變成一具具焦黑的殘骸。
核爆過後,熊本縣的喪屍威脅徹底終結,不是被消滅,而是連存在的痕跡都被抹去。
接著,核爆的衝擊不僅摧毀了地表,更撕裂了地殼。
阿蘇山,這座休眠已久的活火山,在核爆的震動下蘇醒了。
起初是地麵的劇烈震顫,隨後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
火山口被徹底炸開,岩漿從地底噴湧而出,高度超過千米,宛如一條赤紅的巨龍衝向天際。
火山灰與核爆產生的放射性塵埃混合,形成一片遮天蔽日的黑色雲團,籠罩整個九州上空。
岩漿流順著山坡傾瀉而下,速度驚人,所過之處,森林燃燒,公路融化,村莊被吞沒。
滾燙的火山碎屑流,那是一種溫度超過800c的高速氣流,直接橫掃平原,將沿途的一切燒成灰燼。
與此同時,核爆產生的放射性塵埃與火山灰混合,形成致命的“黑雪”落下。
接觸者會在數小時內出現急性輻射病,皮膚潰爛,內臟出血,痛苦死去。
而阿蘇市、菊池市、大津町……一座座城鎮被岩漿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