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行人匆匆,看到這邊施粥都紛紛駐足排隊,能免費喝上一碗他們就能再繼續行走一天。
這些人有些是後麵才開始逃荒的,前期逃荒的那些人她一個也沒遇見,不知道是不是已經安家落戶。
這些逃荒者聽說程棉棉會在這裡施粥三天,好些人都不想走了,本來他們就走不動,現在能吃上一頓飽飯就是有錢都不換,現在的錢都不一定能買到糧食,更何況他們沒錢沒糧。
喝了粥的人還能領取五斤糧食,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
程棉棉就是這樣一邊走路一邊施粥,賺取的功德值也越來越多,無形之中也讓百姓們知道有這樣一夥人專門給逃荒者施粥,積累了不少的聲望。
雖然那些人不知道程棉棉的名字,但自有百姓給他們取名字,逃荒者中喚他們‘擠粥菩薩’。
這“擠粥菩薩”不是指一人,而是指程棉棉所帶領的這一群人。
程棉棉等人有三輛車,車上的的物資中糧食占大部分,所以根本不缺糧食。
就算沒有了,她也能隨時補上。
.......
今日是程棉棉等人最後一天施粥,施粥完,他們就要繼續趕路了。
隻是因為他們施粥之舉,讓有些比較聰慧的逃荒者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他們乾脆不走了,就跟在程棉棉他們身後,走幾天之後又能領取粥喝,還有米糧可拿。
當然也有一些逃荒者沒想到這層,吃完三天就走了。
所以,造成這樣一副局麵,程棉棉的隊伍後麵永遠留著長長的尾巴,好些逃荒者緊跟著程棉棉隊伍的腳步走在後麵。
當程棉棉再次啟程的時候,她好像也發現了這事兒。
“看來那些逃荒者不想走,想跟在咱們身後一直能喝粥領取糧食。”程棉棉歎氣,真應該讓那些上位者看看,看看這些窮苦百姓過得都是什麼日子。
“老大,那咱們要不要驅趕?”李大皺眉說道,這樣的話她們的糧食肯定不夠。
“無礙,咱們的糧食多到數不清,沒必要留著,就應該給百姓們吃了,留著也隻是生米蟲而已。咱們就當是做善事了,隨他們去吧,咱們走咱們的,三天後咱們再施粥,要是路過集鎮或鬨市,咱們就停下補給一些東西。”程棉棉搖頭,覺得沒必要。
而且她從野蠻達子那裡弄到的糧草太多,都足夠十五萬士兵一兩個月的口糧,全被他放入儲存空間了,這會兒用來救濟百姓豈不妙哉。
她一文錢也沒花,之前給陳淮山和李大準備物資的錢還剩不少,反正到了下一個城鎮,她不用給錢也足夠用,所以,沒必要為了省這些糧食而鬨的不愉快。
她要的就是救濟更多的百姓,留賢名,這樣就算以後到了京城,狗皇帝要砍她頭也得掂量掂量。
現在施粥不圖名利,那是時機沒到,等時機到了,她自然要揚名立萬,讓皇帝老兒不敢動她。
係統的功德值要賺,百姓的感恩之心也要,她不想選擇其一,而是都要。
她救這些百姓不僅僅是因為善心,任務,更因為在關鍵時刻,大家能相互救贖。
程棉棉等人沒乾涉,繼續走路,沒想到後麵跟著的人越來越多。
等到下一次施粥的時候,他們所有人都乾的人仰馬翻。
一天都基本在煮粥,一開始還能弄些肉塊下去,後麵根本來不及,於是最後直接就煮了白米粥兩鍋才總算完成了今日的施粥任務,所有逃荒者都吃飽喝足。
等三日過後,程棉棉等人帶著隊伍快速趕路。
這次走四天才停下施粥,後麵跟著的人依然有,但好像沒之前那麼多。
而且他們直接到了一個縣城的城門口。
“淮陽縣北門?”李大念道,高高的城牆上寫著五個字。
“這難道還有西門、東門不成?”大刀皺眉問。
“說不定有,咱們不如在這城門口施粥,讓百姓們吃飽喝足進城,也少了許多鬨事的,隻不過這次咱們施粥五天,你們認為呢?“程棉棉笑著說。
"五天會不會太長?"大刀問。
“其實還好吧。”李大搖頭。
“我看還是三天吧,咱們也好早日進城。”笛子哥說道。
“行,那就聽你們的,三五天都不打緊,那就三天,多出兩天咱們進城玩去,或者到時候看情況咱們進城施粥也行。”程棉棉笑著說。
現在完全沒有逃荒的感覺,畢竟不缺吃穿喝,而且一路都在做好事幫助人。
於是,他們新一輪的施粥竟然就在城門口前麵的空地上。
施粥第一天,程棉棉就把車上的糧食全都堆的高高的,在這施粥三天不間斷,每天從午時初開始供粥到申時初。
第一天,那些逃荒者吃好了都停留在城門口,他們不想進城,聽說施粥三天,自然是吃完三天的粥之後再進城。
第一天施粥就引起了守門將領的注意,隻是他們並沒有當回事,第二天的時候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在那裡領粥,他們不得不去城內稟報。
下午有人就來城牆上看,果然看見城門口施粥的景象。
隻不過那些人都不聲不吭的直接走了。
第三天施粥的時候遇到一隊馬車要入城,看著倒像是富貴人家。
“前麵怎麼回事,那麼多難民聚集一起?”那馬車內的夫人掀開了轎簾看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