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雞鳴三聲,城東的早市便已沸騰。
吆喝聲此起彼伏,菜農挑擔,藥商抖袋,糖果攤與炭爐攤相鄰叫賣,往日平淡的熱鬨今日卻隱隱透出一絲躁動。
不是因為貨多,而是因為——錢多了。
“曹記的人來了!”
一聲低呼,從菜攤邊傳入茶鋪,又從茶鋪飄到回春巷,隨後像投石入池,濺起漣漪。
隻見數名青衣執賬之人,自南巷而來,手提鐵鎖錢箱,一步一停,挨家挨戶送賬本、發預付銀。
“每月三十兩,補貼分成。”
“百姓口糧、藥材入貨,額外獎賬。”
“掛曹記牌者,今晨起可先支銀後發貨,低保底、高回報。”
“無須討價,還價也不用,入冊就是自己人。”
這不是招商,這是送錢。
這不是許諾,這是兌現。
——
“萬安鋪”的掌櫃蕭大郎,前幾日還在算如何清倉退市,今日卻在茶棚下泣不成聲。
因為清晨時分,一名身著青衣、佩曹記信印的使者將一張遼人皮貨訂單直接送到他手中。
“曹掌櫃說了,隻收三成成本,餘銀他替你墊。”
“你敢簽字,他就敢認虧。”
不是試單,是托命。
不是合作,是翻身。
周邊小鋪聞聲而聚,驚疑不定,卻都默默低頭記下這“第一家動手的店號”。
而“回春坊”藥行,十年來一直被青商會壓價成“藥渣回收站”,今日卻接到了曹記直發的試供函:
“翻倍收購百斤黃芪,入北線新方,首批按藥典優等計價。”
小掌櫃手抖著驗印,眼眶泛紅:“我們做了十年,沒人問過‘你家藥好不好’……今日,終於有人開價講‘值’了。”
另一邊,“同記糧行”原本主營粗糧、雜豆,從不涉藥。但今早,一封“輔藥配糧合作函”落至門前,曹記蓋印:
“從今日起,藥倉之外需有副糧倉——你可做新一號。”
糧行東掌溫燭樓看罷文書,驚得久久未語,低聲感歎:
“他不是在救一個行業。”
“他是在劃一個圈。”
——
丹陽三大商號之一的南金號,素與青商會關係密切。
但昨夜,二掌櫃悄然赴宴,席未半,曹衡已舉杯笑道:
“你們想做龍頭,我給你位置。想當狗,就滾去青商會門前等骨頭。”
席中人皆啞然,二掌櫃強笑未語,眼底卻閃過劇烈掙紮。
曹衡不緊不慢,輕輕又添一句:
“青商會那碗飯,是借你嘴嚼;而我這桌菜,是請你坐首位。”
這一句,將整桌人心都撕開了一道縫。
夜半,南金號門首燈牌微換,紅底金書四字悄然掛出:
“曹記·共票合作商”
坊市震蕩。
掌櫃郝明庭在閉門議事時隻說了一句:
“舊鍋裡,煮不出新湯。曹記給的銀子,足以買下我們南金號了。”
——
然就在此刻,一樁突變令晨間熱流驟冷。
城北“沉芳齋”——一家剛投靠曹記不到三日的新茶商,店內突遭查封。
理由是:舊年欠稅未繳、賬冊作假、販私茶葉。
查封之人,非青商會內屬,而是——丹陽城政司。
政司頭領李驍,素與青商會交好,此番突然出動,顯然是受了極上之令。
茶館門外,圍觀者議論紛紛。
“不是說曹記有王府監章嗎?”
“怎麼還敢查?”
更有茶商低聲道:“這是不是……青商會的反擊?請了上麵的人,動手殺雞嚇猴了?”
一時間,不少新投靠的小商戶人心惴惴,賬本半寫,銀錢難出。
——
“他打的是命局,舊的自然會反撲。”
一名中年酒販靠在街角低語,眼中卻閃著光。
“但我倒要看看,他要用什麼,來……擋這第一道刀。”
——
午後,城南貨棧前,耶律廣著典禮製袍,召集各鋪商人當眾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