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主要著作—3
3)《典論?論文》—2
注釋:
1、《典論》是曹丕的一部光輝論著。《論文》是其中的一篇。呂向說:“文帝《典論》二十篇,兼論古者經典文事。有此篇,論文章之體也。”
今《典論》諸文多已散佚,僅存《論文》與《自敘》二篇。
2、傅毅,字武仲,東漢茂陵在今陝西興平縣東北)人章帝時為蘭台漢朝宮中藏書之所)令史,主持整理典校書籍與辦理書奏的工作。
拜郎中,與班固等共同校讎書籍。早卒。現存詩、賦、誄、頌、連珠凡二十八篇。班固,詳見《漢書》作者小傳。
3、伯仲:原為兄弟的次序,伯居第一,仲居第二。伯仲之間:這裡意思是二者相差無幾。
4、小之:看不起他。
5、超:即班超,字仲升,班固之弟,他少有大誌,投筆從戎,出使西域,因功封定遠侯。
6、屬zhu主音)文:寫文章。
7、休:止。
8、自見:看見自己的長處。
9、體:體裁,文體。
10、鮮xian顯音):少。備善:都寫得很好。
11、裡:裡巷。裡語:俗語,民間諺語。
12、弊帚:破掃帚。享:通比,“當”的意思。
13、斯:這,此。自見:這裡作看清自己,即自知之明的意思。患:弊病。
14、孔融:字文舉,東漢魯國今山東曲阜縣)人,獻帝時為北海相,後為曹操所殺。現存《孔北海集》一卷。
15、陳琳: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江都縣東北)人,初為何進主簿,後依附袁紹。袁紹失敗,後歸曹操,為紀室,軍國書檄,多由他擬稿。現存《陳記室集》一卷。
16、王粲:字仲宜,山陽高平今山東鄒縣)人。博學,善詩賦,少年時為蔡邕所稱讚。曾因避難依附荊州劉表,後歸曹操。現存《王侍中集》一卷。
17、徐乾:字偉長,北海今山東壽光縣)人,曹操辟他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現存《中論》二卷、詩四首。
18、阮瑀:字元瑜,陳留今河南開封縣)人,曹操辟他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當時軍國書檄,多是他和陳琳所作。他是詩人阮籍的父親。現存《阮元瑜集》一卷。
19、應瑒:字德璉,汝南在今河南汝南縣東南)人,曹操辟為丞相掾屬,轉平原侯庶子,後為五官將文學。現存《應德璉集》一卷。
20、劉楨:字公乾,東平今山東東平縣東)人,曹操辟為丞相掾屬。楨詩風格勁挺,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現存《劉公乾集》一卷。
21、七子:“建安七子”即始於此。遺:遺漏。
22、辭:文辭,文章。假:借,引申為抄襲。
23、鹹:都。以自:一作自己。胡紹煐說:“作`自以’是也。”騁cu錄音):良馬。
24、仰:恃仗著。齊足:整齊的步伐。並馳:並駕齊驅。
25、此:指學識和文章寫作。
26、亦:發語詞。良:確實。
27、蓋:虛詞,作發語詞用。君子:有修養的人。審:辨識;審己:明察自己。度duo奪音):度量、衡量;度人:衡量彆人。
28、累:負累,缺點。斯累:這種負累。即指文人相輕而無自知之明的負累。
29、齊氣:指語氣的舒緩。
30、匹:匹敵,對手。
31、《征思》今已散失。
32、《玄猿》、《漏卮》、《桔賦》今已散失。
33、張、蔡:指張衡、蔡邕yong擁音)。張衡:東漢著名的文學家和科學家,蔡邕:字伯喈,東漢著名的文學家。過:超過。
34、他文:其他體裁的文章。35、稱:相副,相稱。是:指辭賦一類的文章。
35、章表:指臣屬上給天子的奏章表文。書記:指一般公文和應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