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的作家
陶淵明
小傳:
陶淵明365—427年),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淵明生於晉宋易代之際的一個封建官僚家庭,少年時代家境貧困。29歲任江州祭酒,此後又做過幾任參軍一類的小官,每任時間都很短。
因不滿當時的腐敗政治和門閥製度,在做了80多天的彭澤縣令後,棄官歸隱,過了二十多年的田園生活。死後,友人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由於親自參加勞動和接近農民,他對農村生活體驗較深,擅長於描繪農村景色和村居生活的田園詩,世稱“田園詩人”或“隱逸詩人”。
作品內容真切,感情深厚,表現了樸素的自然美;並痛斥當時社會政治的腐敗,表現了不願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但陶詩既如鐘嶸所謂“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卻還有魯迅所說:“`猛誌固常在’之類,`金剛怒目’式”的內容,寓寄詩人的政治態度。
由於陶詩有超越現實樂天安命的思想傾向,也給後世文人帶來一些消極影響。
陶淵明的主要著作
1、《歸田園居》
原詩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