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宇桃源的“全宇共生中樞”內,墨辰宇凝視著全息投影中“全宇宙戰後重建圖譜”。圖譜上,19個宇宙群的“受損區域”已用“綠色標記”標注修複進度——超維邊界的防禦陣經元初守護者的共生能量滋養,恢複率達98;低維文明的天網終端全部更換為“防負麵能量型號”;維度收割者的機械工廠正量產“超維本源再生爐”,為12個宇宙群補充能量儲備。終極決戰勝利已過去半年,全宇宙迎來“戰後繁榮期”,“文明重建速度”超預期30,“共生理念普及率”達99,連曾經的“負麵能量滋生區”,如今也長滿“元初共生植被”,成為“跨宇宙生態保護區”。
“道衍天機推演顯示,未來千年,全宇宙將進入‘文明黃金發展期’,低維文明的年均晉升數量將突破30個,超維本源的再生速度能滿足全宇宙200年的能量需求。”墨天行全宇共生聯盟天機顧問)調出推演數據,“但‘傳承斷層’仍是長期隱患——年輕一代雖生活在和平年代,卻缺乏‘危機應對的實戰認知’,需通過‘曆史教育’與‘模擬演練’,強化‘共生守護意識’。”
墨辰宇點頭,調出“全宇宙傳承計劃”草案:“全宇共生不是‘一代人的功績’,而是‘千秋萬代的責任’。我們需在萬宇桃源建立‘全宇共生博物館’,記錄‘從衝突到和平’的曆程;同時,將‘終極決戰的實戰經驗’納入‘六係歸一至高學院’的必修課程,讓年輕一代明白,和平需要‘代代守護’。”
第一階段:全宇共生博物館的“籌建與運營”——銘記曆史,守護未來
“全宇共生博物館”選址在萬宇桃源的“核心區域”,由19個宇宙群的“文化團隊”聯合設計,旨在通過“沉浸式展覽”,讓全宇宙生靈“銘記戰爭的代價,珍惜和平的珍貴”,同時傳承“共生理念”與“守護精神”。
1.博物館的“展區規劃”
第一展區:宇宙起源與衝突
展品:超維本源核心的“微縮模型”還原宇宙誕生時的能量碰撞場景)、混沌負麵能量的“固化樣本”標注其對文明的破壞特性)、元初共生族的“意識殘片投影”展現其消失的曆史);
互動體驗:通過“幻夢神念技術”,讓參觀者“沉浸式體驗”“超維本源裂痕”的危機場景,感受“元初共生族的犧牲精神”;
教育意義:揭示“混沌負麵能量的起源”,讓參觀者明白“毀滅不是宇宙的終點,共生才是終極方向”。
第二展區:全宇守護曆程
展品:墨宸軒早年修煉的“神秘玉佩複製品”、五位紅顏的“修煉心得手稿”、全宇防禦陣的“核心碎片”、終極決戰時的“六係歸一核心碎片複製品)”;
影像資料:循環播放“墨宸軒從微末崛起”“對抗虛無終極大帝”“終極決戰”等關鍵曆史影像,標注每一場戰鬥的“文明犧牲數量”與“共生理念的推進成果”;
實物見證:展示低維文明在決戰中“手工製作的共生意誌旗幟”、維度收割者的“受損機械防禦盾”保留戰鬥痕跡),讓參觀者直觀感受“全宇宙的團結力量”。
第三展區:和平共生成果
展品:19個宇宙群的“戰後重建成果模型”如靈植宇宙群的“共生植被培育基地”、星瀚宇宙群的“星穹機械複合防禦陣”)、全宇天網的“能量循環圖譜”標注各文明的能量共享數據);
互動體驗:設置“跨文明生活模擬器”,參觀者可選擇“不同文明的生活場景”如二維線紋文明的平麵生活、星瀚族的法則修煉),感受“文明差異與共生魅力”;
未來展望:通過“道衍天機推演影像”,展示“全宇宙千年發展藍圖”,激發參觀者“參與共生建設的積極性”。
2.博物館的“開館盛典”
開館當日,19個宇宙群的首領、元初守護者、學院學員共同出席盛典。墨辰宇為博物館揭幕,他在致辭中說道:“博物館的每一件展品,都是‘共生精神’的見證——它們提醒我們,和平不是‘理所當然’,而是‘無數生靈用信念與犧牲換來的’。未來,希望每一位參觀者都能從曆史中汲取力量,成為‘共生理念的傳承者’。”
元初守護者向博物館捐贈“元初共生族的本源水晶”蘊含完整的共生技術知識),並擔任“榮譽館長”,定期為參觀者“講解元初共生族的和平理念”。開館首月,博物館接待“跨宇宙訪客”超百萬次,其中80是“年輕修士”,他們在“終極決戰影像區”駐足良久,不少人在“共生意誌留言牆”寫下“守護和平”的誓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階段:“全宇傳承計劃”的深化——從教育到實踐的守護閉環
“全宇傳承計劃”是“戰後和平的長期保障”,通過“教育普及”與“實踐鍛煉”,確保“共生理念”與“守護技術”能“代代傳承”,避免因“和平年代”導致“戰力衰退”與“信念弱化”。
1.教育體係的“全麵升級”
基礎教育普及
在19個宇宙群的“文明學校”開設“共生理念課程”,教材由“全宇共生議會”編寫,涵蓋“宇宙曆史、共生法則、危機應對”等內容,要求“所有適齡孩童必修”;
開發“跨文明教育天網終端”,低維文明的孩童可通過終端“遠程學習”全宇課程,共享“六係歸一至高學院的基礎教學資源”,實現“教育公平”。
學院課程優化
在“六係歸一至高學院”增設“曆史實戰分析課”,由“終極決戰參與者”如墨辰宇、靈溪、機械首領)親自授課,解析“每場戰鬥的戰術選擇”與“共生理念的應用技巧”;
開設“跨文明協作實訓課”,將學員分為“混合文明團隊”,模擬“超維能量泄漏”“低維文明救援”等場景,考核“團隊協作能力”與“責任意識”,不合格者需重新學習。
導師體係建設
邀請“元初守護者”“墨宇軒”“墨天行”等“資深守護者”擔任“學院榮譽導師”,定期開展“修煉心得講座”;
建立“導師學員結對機製”,每位學院導師負責“5名年輕學員”的“信念培養”與“技術指導”,確保“傳承無死角”。
2.實踐鍛煉的“常態化開展”
跨宇宙應急演練
每季度舉辦“全宇宙應急演練”,模擬“超維能量波動”“負麵能量殘餘突襲”等場景,要求19個宇宙群的“共生戰團”與學院學員“協同應對”;
演練設置“突發狀況”如“低維文明疏散延遲”“淨化爐故障”),考驗參與者的“臨場應變能力”,演練成績納入“文明考核評分”。
低維文明幫扶實踐
組織學院學員“定期前往低維文明”,開展“技術幫扶”如傳授“天網終端使用技巧”“共生植被培育方法”)與“理念傳播”舉辦“共生故事會”,分享全宇守護曆程);
設立“幫扶成果考核”,學員需提交“低維文明的改善數據”如“能量自給率提升比例”“共生理念接受度”),作為“畢業考核”的重要指標。
超維邊界巡邏
組建“全宇青年巡邏隊”,由學院學員與年輕修士組成,在元初守護者的指導下,定期巡邏“超維邊界”,監測“負麵能量波動”,維護“超維本源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