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沙彌補星燈 禪杖鎮地脈(下)_遷徙的三國城堡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遷徙的三國城堡 > 第34章 沙彌補星燈 禪杖鎮地脈(下)

第34章 沙彌補星燈 禪杖鎮地脈(下)(2 / 2)

沙僧目光一凝,往事如潮水般湧來——

五百年前蟠桃會,他與天蓬、卷簾大將、赤腳大仙同為“天河四聖”,奉命鎮守幡繩。席間,卷簾大將因貪看嫦娥舞袖,金鈴不慎滑落,打碎了王母娘娘的琉璃盞。正當玉帝震怒之時,天蓬悄悄推了他一把,害他被誤認為肇事者。沙僧至今記得天蓬當時的眼神,帶著戲謔與狡黠,仿佛在說:“反正你是寒門出身,替人受過也是應當。”

“天蓬元帥這話何意?”沙僧按住寶杖,骷髏串輕輕晃動,發出細碎的碰撞聲。天蓬聳肩,淨蓮花瓣突然化作利刃,射向遠處雲朵,斬出一道整齊的雲縫:“沒什麼意思。隻是覺得,為了一個凡人丞相,勞師動眾去簽什麼契約,實在不值當。你瞧這人間,年年戰亂,歲歲饑荒,哪裡值得吾等費神?”

赤腳大仙搖頭,足底突然生出藤蔓,纏繞住天蓬手腕:“元帥可知‘劫數’二字?三國之亂,實乃盤古幡碎裂所致。若靈核崩塌,幡角散落,人間將陷入更恐怖的劫數——屆時莫說凡人,就連仙界也會被怨氣反噬。”他掌心水晶球切換畫麵,竟現出銅雀台內景:曹操的金縷玉衣下,隱約可見“劫之幡角”泛著暗紅光芒,與隴右靈核的黑氣遙相呼應。

“吾聞三國乃劫數之地,遷徙城堡皆幡角所化。”沙僧接口道,將諸葛亮的血書遞給赤腳大仙,“曹操銅雀台鎮‘劫之幡角’,孫權石頭城藏‘緣之幡角’,今五丈原又現‘命之幡角’,四幡若能合一,或可重鑄盤古幡,平息劫數。”

“幡角有靈,需得仁心者持之。”赤腳大仙輕撫血書,紙上“鞠躬儘瘁”四字突然綻放金光,“諸葛亮七擒孟獲時,曾下令‘不可妄殺一人’;北伐途中,又命軍士幫百姓收割麥子。此等仁心,三界少見。”

天蓬冷笑,玉淨瓶突然傾斜,淨蓮化作黑水傾瀉而下:“仁心?他六出祁山,多少將士埋骨他鄉?所謂仁心,不過是勝者為王的托辭!”話音未落,金鈴卷簾大將突然伸手按住他肩膀,金鈴發出刺耳尖鳴:“元帥忘了?當年你因調戲嫦娥被貶下界,錯投豬胎,若非諸葛亮前身——”

“住口!”天蓬暴怒,九齒釘耙瞬間在手,耙尖抵住卷簾大將咽喉,“舊事休要再提!”卻在此時,遠處傳來南天門的鐘聲,那是玉帝召見的信號。四聖對視一眼,天蓬甩袖收了釘耙,淨蓮重新浮出水麵,隻是花瓣上多了道裂痕,如被刀劈過。

沙僧趁機展開血書,金光中浮現出諸葛亮的虛影。虛影開口,竟是《出師表》的誦讀聲,隻是聲音比在人間時蒼老許多:“願四聖念及蒼生,助亮完成遺願。亮雖魂歸天府,願化星辰照徹山河,護持幡繩,以待後人。”

赤腳大仙眼眶微濕,從懷中取出一枚葫蘆,倒出三粒金丹:“此乃九轉還魂丹,可保丞相肉身七日不腐。吾等這就隨你下界——”“慢著。”天蓬突然開口,指尖彈出一道符篆,落入血書金光,“先說好,吾隻鎮靈核,不管人間瑣事。待幡角齊聚,吾便回天庭繼續喝酒。”

卷簾大將輕歎,從腰間解下一串佛珠:“當年琉璃盞之禍,吾欠老弟一個人情。今日便以這串牟尼珠為憑,若契約有成,吾願替老弟承受千年雷劫。”沙僧搖頭:“天道循環,何談欠與不欠?待劫數平定,吾自會去兜率宮領罰。”

四人正說話間,忽有金光裹著血書飛來,懸於中央。天蓬以指尖輕點,血書展開,字跡竟化作蝌蚪文遊走,在空中拚出“共主靈核”四字。赤腳大仙閉目誦經,天蓬捏訣畫符,卷簾大將搖動金鈴,沙僧則將寶杖插入雲間。四人指尖同時滲出鮮血,在空中凝成一道契約——那契約形如幡繩,每一縷血絲上都刻著各自的道號。

契約一成,五丈原中軍帳內,諸葛亮忽覺心血來潮,強撐病體命人抬至帳外。但見北鬥七星大放光明,第四星“天權”處竟現四聖虛影:天蓬持釘耙鎮北方,赤腳大仙坐蒲團鎮南方,卷簾大將搖金鈴鎮東方,沙僧立寶杖鎮西方,各執幡繩一端,與沙僧留在人間的寶杖相呼應。

丞相見狀,含淚叩首:“多謝四位仙長!”話音未落,四聖虛影化作流光,分彆注入隴右地脈鎖、五丈原幡角、銅雀台與石頭城。銅雀台頂,曹操生前豢養的白鸚鵡突然開口,說出一串晦澀咒語;石頭城護城河底,孫權命人埋下的吳王劍發出龍吟,與流光共鳴。

沙僧虛影留在帳中,對諸葛亮道:“契約已成,地脈靈核已分由四聖鎮守。待四幡角齊聚,自有感應。”諸葛亮頷首,指了指案上酒壺:“素聞將軍在流沙河時善飲,可願與亮共飲一杯?”沙僧一愣,寶杖虛影坐下,竟接過酒壺飲了一口——那酒是薑維私藏的蜀地桑落酒,帶著淡淡果香,卻比天庭的玉液更有煙火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年大鬨天宮時,將軍可曾想過,今日會為蜀漢鎮守地脈?”諸葛亮輕撫寶杖幡繩,繩上還沾著他方才咳的血,已凝成暗紅色的珠。沙僧望著杯中酒影,仿若看見流沙河的浪濤中,自己正抓著過往行人啃食:“吾曾見唐僧取經受劫,方知因果循環。今助丞相,亦是助天道循環。丞相可知,這遷徙的城堡,實則是天地為棋盤,眾生為棋子,而幡角便是那關鍵的棋眼。”

諸葛亮輕笑:“亮曾推演八陣圖,自謂能奪天地造化,今日方知,人力終有限,天命不可違。唯望後人能悟透幡角玄機,止息乾戈。”言罷,劇烈咳嗽起來,沙僧忙以法力護住其心脈,卻見丞相眼中泛起異彩:“伯約偷藏燈油之事,亮已知曉。那油染了北鬥星光,或許正是他日‘靈核返魂’之契機……”

此時,鬥牛宮中,天蓬望著人間畫麵,忽然對赤腳大仙道:“你說那諸葛亮,若知自己不過是棋盤上的一枚棋子,還會這般鞠躬儘瘁麼?”赤腳大仙合十:“或許正因知其為棋,才更要落好每一子。”天蓬沉默片刻,將淨蓮浸入玉淨瓶底的黑水中,蓮花竟緩緩綻開金色花蕊——那是他藏了千年的“因果之蓮”,此刻終於願意為凡人綻放。

第四節:夜燭搖紅五丈原星落玉台空

秋夜深沉,銀河像一條碎鑽鋪就的河流,從五丈原頭頂傾瀉而過。諸葛亮命薑維取來瑤琴,那是黃月英用南陽古桐木所製,琴身刻著“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八字,弦上還纏著夫人親手織的五彩絲絛,雖曆經戰火,仍色澤如新。

指尖撫過琴弦,竟彈出《梁甫吟》之調,聲調蒼涼如孤雁哀鳴,又似老龍夜吟。薑維跪坐一旁,看見丞相指尖起了薄繭,那是常年握筆寫《出師表》、執劍布八陣圖所致。琴弦震顫間,有細小的星光滲入,在斷口處凝成露珠,每顆露珠裡都映著諸葛亮的半生——隆中對時的羽扇綸巾,赤壁火攻時的借風祭天,七擒孟獲時的攻心為上。

“伯約,”諸葛亮示意薑維靠近,以斷弦蘸取露珠,在其掌心寫下“忍”字,露珠滲入皮膚,竟化作青色胎記般的紋路,“魏延腦後有反骨,吾去後必反。然汝需記住,殺之易,安之難。待其反時,可取吾錦囊,依計而行。”

薑維含淚應下,忽覺掌心字跡發燙,抬頭時,見丞相眼中倒映著銀河,億萬星辰在瞳孔裡流轉,恍若整個宇宙都被納入其中。他想起丞相曾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此刻方知,那雙眼睛早已看過凡人難以想象的天道軌跡。

子時將至,諸葛亮命人扶起,望向隴右方向。沙僧不知何時已立於帳外,寶杖插在地上,杖頭幡繩隨風輕擺,竟與五丈原下的“命之幡角”遙相呼應。幡角埋在地下三丈深處,呈扇形,邊緣刻著蝌蚪文,每一道紋路都對應著諸葛亮的一次呼吸。

“將軍可聞,”丞相忽然輕笑,聲音比月光更輕,“當年管仲臨終,曾言易牙、豎刁不可用;今亮亦有遺言,望將軍記取——”

話音未落,北鬥方向突現流星,如赤練劃過夜空,尾部拖著三丈長的彗尾,正墜於五丈原西南方。那流星竟不是尋常火色,而是青中帶紫,恰似諸葛亮初出茅廬時所穿的青緞道袍顏色。

諸葛亮猛然抓住沙僧手腕,指尖在其掌心快速畫符——那是失傳已久的“星軌符”,可將臨終前的預言刻入星辰軌跡。“亮去後,望將軍護持幡角,直至四聖歸位。若見一童子身背葫蘆,腰懸木劍,切記……”話未說完,喉間湧上腥甜,鹹澀的血沫堵住喉嚨,再也無法出聲。

沙僧含淚點頭,忽覺手中多了一物,卻是諸葛亮所佩臥龍玉佩。玉佩本是南陽隱士所贈,正麵刻著臥龍吞月圖,背麵刻著“未完之幡”四字,此刻“未”字竟裂開一道縫隙,露出裡麵藏著的發絲——那是黃月英的白發,與諸葛亮的黑發纏繞在一起。

帳內眾將已哭聲一片。楊儀忙著整理遺表,竹簡在他手中簌簌發抖,每一片都寫滿了“北定中原”的執念;費禕低頭擦拭孔明燈,燈麵上“克複漢室”的墨字被淚水暈開;唯有魏延在帳外徘徊,手按劍柄,目光不時投向高台殘燈,又瞥向薑維腰間的錦囊。

三更鼓響,五丈原上忽起大霧,霧氣中隱約有龍吟之聲。那龍吟並非來自人間,而是來自幡角深處,像是盤古幡在呼喚四散的角片。沙僧拔起寶杖,杖身光芒大盛,竟將諸葛亮遺體托起,緩緩升至帳頂。但見丞相道袍無風自動,化作片片白雲,肉身則如流光般沒入寶杖幡繩——那幡繩本是沙僧的因果,此刻卻成了諸葛亮的歸處。

與此同時,五丈原地下傳來隆隆輕響,“命之幡角”悄然轉動,與幡繩殘段共鳴。薑維感覺到腳下震動,低頭看見自己掌心的“忍”字竟在發光,與遠處魏延的鐵槍尖遙相呼應——那槍尖上的黑色晶體,此刻已滲入他的血脈,種下反叛的種子。

按丞相遺命,全軍秘不發喪,緩緩向漢中撤退。行至劍閣時,忽聞身後馬蹄聲疾,如暴雨驟至。魏延果然率部殺來,旗下“魏”字大旗被風吹得獵獵作響,旗角上繡著的蛇形圖騰吞吐信子,正是隴右地脈黑氣所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薑維勒馬回望,見魏延紅目圓睜,鐵槍映著月光,槍尖凝結著冰晶——那是地脈寒氣入體的征兆。他忽然想起丞相臨終前的叮囑,伸手入懷取錦囊,卻觸到那瓶燈油——此刻瓶中星光大盛,竟透過錦緞滲出,在夜色中劃出淡淡光痕,如諸葛亮當年在《出師表》上落下的淚痕。

“且看汝如何收場!”魏延狂笑道,揮槍刺來。槍風帶起的氣流掀開薑維衣襟,露出裡麵貼身收藏的七星燈圖殘片。千鈞一發之際,薑維毅然打開瓶塞,燈油潑灑而出,竟在空中凝成北鬥七星之形。每顆星子都化作諸葛亮的虛影,羽扇輕揮間,劍閣地脈靈核應聲震動。

地下深處傳來“哢嚓”輕響,仿若某扇塵封已久的門扉緩緩開啟。眾人但見諸葛亮虛影自星光中浮現,身後跟著四聖法相:天蓬持釘耙鎮北,赤腳大仙托葫蘆鎮南,卷簾大將搖金鈴鎮東,沙僧立寶杖鎮西。魏延軍馬竟如中定身咒,動彈不得,連戰馬都垂下頭,前蹄刨地,似在懺悔。

“丞相顯靈!”士卒們紛紛下跪,兵器落地聲此起彼伏。魏延驚恐欲墜,鐵槍“當啷”落地,卻見槍尖所指之處,石縫中竟露出半截幡角,色澤如血,正是“運之幡角”殘片。那幡角邊緣刻著“亂”字,與五丈原的“命之幡角”形成對照,恰似天道的正反兩麵。

薑維趁機宣讀遺命,聲音穿過劍閣峽穀,驚起一群夜鴉。馬岱自暗中殺出,手起刀落時,魏延眼中倒映著薑維掌心的“忍”字——原來這“忍”字,不是忍耐,而是“刃在心上”,是諸葛亮早已為他備好的劫數。

血濺三尺,染紅葉間露珠。那露珠滾落在“運之幡角”上,竟化作一枚鑰匙形狀,插入幡角縫隙。遠處,遷徙的銅雀台突然發出轟鳴,“劫之幡角”相應震動;石頭城的城牆上,“緣之幡角”光芒大盛。四幡角雖未齊聚,卻已在冥冥中產生感應。

是夜,五丈原上霜降三尺,七星燈台殘址旁,忽然長出一株奇花。花莖如劍,花瓣呈北鬥狀,每片皆含露珠,露珠裡映著諸葛亮的音容笑貌。沙僧立於花前,寶杖幡繩上的血書契約已化作金光,融入花海,每一朵金光中都寫著“鞠躬儘瘁”四字。

微風拂過,傳來隱約琴音,正是那曲未竟的《梁甫吟》。薑維辨出曲調,想起丞相曾在襄陽隆中撫琴,那時窗外有竹影搖曳,溪中有名為“臥龍”的錦鯉躍出水麵。如今竹影不在,錦鯉亦逝,唯有這琴聲,穿越生死,在星空中回蕩。

遠處,遷徙的三國城堡又開始緩緩移動。銅雀台的飛簷上,一隻白鶴忽然開口,念出諸葛亮的《誡子書》;石頭城的烽火台上,竟浮現出周瑜的虛影,正在吹奏《長河吟》。而五丈原下,“命之幡角”與幡繩殘段已悄然結合,形成一個巨大的陣眼,等待著下一個有緣人——那個身背葫蘆、腰懸木劍的童子,將在千年後的某個秋日,推開曆史的大門。

薑維摸出琉璃瓶,瓶中星光已變得柔和,如丞相臨終前的目光。他忽然明白,所謂“靈核返魂”,並非複活肉身,而是讓那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如同星光般永遠照亮人間。

晨霧漸散,五丈原的天空泛起魚肚白。沙僧化作一道流光飛向北鬥,寶杖上的骷髏串少了一顆——那是諸葛亮的英魂所化,從此與天河四聖共鎮靈核。薑維望著丞相隕落的方向,想起昨夜夢中,丞相曾說:“伯約,你看那星燈,雖滅猶明。”

是的,星燈雖滅,精神永存。這亂世的黑夜或許漫長,但總有星光,會為後來者照亮前路。而那些遷徙的城堡,那些破碎的幡角,終將在某個宿命的時刻,重組成最璀璨的天道之旗,讓人間重歸安寧。

正是:“星燈滅處英魂在,幡角重聚天下安。”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遷徙的三國城堡請大家收藏:()遷徙的三國城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要當星一代 冰河末世,怎麼女神一個接一個? 四合院:讓你當學徒,你手搓光刻機? 煙火歲月 鋼鐵叢林 洪荒心聲:擺爛成聖,通天求我當逆徒 明日帝國崛起 獵獅虎,宰狼熊,你說是普通書生? 貸款,然後變成魔法少女 秦爺閃婚的鄉下千金是真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