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五丈原燈油耗殘魂祁山堡禪杖引星圖
第一節殘燈泣夜五丈原魂歸未果
五丈原秋風蕭瑟,薑維作法引靈核)
建興十二年秋,霜降逾旬,五丈原草木儘赭。薑維著素麻孝衣,負青釭劍,於子夜時分登臨舊營遺址。靴底碾過衰草,簌簌聲中驚起寒蛩數點,其聲幽咽,恍若當年丞相夜觀星象時的歎息。孤月斜掛中天,清輝似霜,將八陣圖殘跡鍍成銀灰色的骨骼,唯有中軍帳舊址的斷碑,苔痕如淚,默默記取秋風裡的前塵。
維屏息於荒草間,解下背上青銅鼎——鼎身刻二十八宿圖,乃丞相生前所贈,鼎中早備妥五丈原土,土色如凝血,混雜著舊年燈油的氣息。他自懷中取出錦盒,盒中“靈核返魂花”蜷縮如嬰兒,三瓣丹砂色的花瓣緊裹花蕊,仿若封存著未竟的執念。維以指尖輕觸花瓣,涼如凝露,忽憶起丞相臨終前指尖溫度,亦是這般浸透了祁山的霜色。
“丞相在天有靈,且看伯約踐行遺計。”維喃喃自語,聲音被西風扯碎。他傾葫蘆注油,琥珀色的燈油順著鼎沿蜿蜒而下,在土中洇開蛛網般的紋路。油儘處,花莖突然昂起,如劍指蒼天,三瓣次第綻放,每片花瓣都映出一段流光:第一瓣現丞相初出茅廬,火燒博望坡時的羽扇輕搖;第二瓣現北伐時兵出祁山,雪落銀鞍的壯懷;第三瓣竟現五丈原禳星之夜,大星墜地時丞相仰天長歎的身影。
維眼眶灼熱,正欲叩首,忽聞帳外傳來枯枝斷裂之聲。抬眼望去,隻見月光中,花影驟然扭曲,三瓣流光相繼黯淡,如被烏雲遮斷的殘燭。鼎中油火“噗”地熄滅,返魂花蔫然垂首,蕊心那點靈芒忽明忽暗,恰似丞相臨終前欲言又止的眼神。
“怎會如此?”維踉蹌著扶住斷碑,指甲深深摳入碑上“漢丞相諸葛武鄉侯”字跡。忽憶起丞相遺訓中“需得命之幡角為引”之語,隻覺冷汗順著脊背爬下——那“命之幡角”究竟為何物?莫非是指軍旗殘角?然丞相素不尚玄虛,此中必有深意。
正惶惑間,遠處山道傳來銅鈴聲,清越如叩擊寒潭。抬眼望時,見一僧人身披錦襴袈裟,手持九環錫杖,正自霧中緩步而來,身後跟著挑擔的灰衣行者。那僧人麵容慈悲,目若朗星,正是唐僧;行者肩扛琉璃盞,盞中甘露映月,竟似藏著半輪天河。
“阿彌陀佛。”唐僧合十禮拜,“居士在此作法,可感天地靈氣震蕩,貧僧不請自來,還望海涵。”薑維見其氣度非凡,知非凡俗,忙以軍禮相見。唐僧凝視返魂花,歎道:“此花需‘天燈、地油、人魂’三才共鳴,今缺人魂之引,故顯影不全。居士可曾聞‘命之幡角’乃魂魄之旌?非器物,乃心念所化也。”
維聞之,忽覺胸臆震動——丞相一生心念,儘在“克複中原”四字,莫非需以遺誌為引?正思間,唐僧已持錫杖繞陣而行,每一步都在荒草上留下金色蓮印。至天樞星位時,杖頭佛珠突然發出龍吟,第一顆佛珠“哢嚓”裂開,迸出萬千光點,如流螢撲向返魂花。
刹那間,五丈原上風起雲湧,北鬥七星化作七道銀練垂落,花中竟顯露出丞相虛影。然見其廣袖飄飄,卻無冠帶;麵目清臒,卻無胡須,似少年又似老者,竟如靈核初萌之態。“伯約……”虛影開口,聲線重疊著天上地下的風,“吾本蟠桃園靈核仙官,因失手碎落‘命之幡角’於凡塵,遂有此劫……今四聖缺位,靈核紊亂,城堡遷徙……”
話音未落,西方天際突現血光,如刀割開夜幕。沙僧驟然大喝:“小心!斷時霧!”但見黑氣翻湧如潮水,所過之處,草莖瞬間化作白發,斷碑裂痕中滲出黑血。薑維揮劍斬霧,劍刃竟發出鐵鏽摩擦之聲,低頭看時,衣襟已焦黑如碳——那霧氣竟能蝕骨銷魂!
“是司馬懿的‘天命軍’!”維咬牙切齒,望見霧中隱隱綽綽的黑甲,忽覺往事如刀:丞相病逝前,曾於夢中見一黑袍人持斷刃切割星鬥,莫非今日正是此夢應劫?欲知天命軍來勢如何凶煞,且看下節分解。
第二節禪杖引星祁山堡佛珠碎憶
唐僧杖擊星陣,諸葛亮殘魂現前世)
斷時霧中,黑甲軍士踏霧而來,靴底碾碎的秋草皆成齏粉。當先一人橫眉朗目,正是司馬懿幻象,其手中斷刃吞吐幽藍火光,刃口刻滿蝌蚪文,細觀竟是“天命”二字的變體,每一筆都似鎖鏈纏繞星辰。
“諸葛亮!你妄圖借屍還魂,豈知天命不可違!”幻象開口,聲音裡混著金石與泥漿的雜音。薑維挺劍欲戰,卻見那些軍士背負的青銅葫蘆齊齊打開,噴出墨色煙霧,煙霧中浮沉著無數慘白人臉,儘是魏軍戰死者的魂靈,正張牙舞爪撲向七星燈陣。
唐僧見狀,急誦《楞嚴咒》,錫杖頓地,九環齊鳴如萬馬奔騰。杖頭佛珠接連爆裂,每碎一顆,便在空中綻開一朵金蓮,金蓮托起諸葛亮虛影,使其免受霧毒侵蝕。薑維趁機環顧,見七星燈已滅其四,天權星燈芯如僵蠶,凝固在燈盞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需破斷時尖!”沙僧突然暴喝,降妖寶杖化作丈二長短,杖頭月牙鏟劈開霧障。維定睛望去,見霧心處有十二名軍士圍繞青銅羅盤,羅盤中心插著黑色尖錐,錐尖正緩緩轉動,每轉一圈,便有一道黑氣射向北鬥——原來此錐正在切割天地靈氣的臍帶!
維握緊青釭劍,劍身上映出自己蒼白的臉。憶起丞相第一次授他兵法時,曾言:“兵者,攻心為上。”今司馬懿幻象既為心念所化,何不以心破之?念及此,他突然拋劍於地,張開雙臂迎向幻象:“仲達公,彆來無恙?丞相常言,公乃世間唯一知其心意之人,何忍令其魂飛魄散?”
幻象驟然頓住,斷刃垂下寸許。薑維見其眼神波動,如春水映月,知已觸動其心底執念。當年五丈原對峙時,司馬懿曾登高處望蜀軍營壘,歎“真乃天下奇才也”,此刻幻象雖為邪祟,卻未必不含一絲真意。
“伯約小心!”唐僧急呼。原來羅盤處軍士已結印完畢,斷時尖突然爆發出刺目黑光,直取薑維麵門。千鈞一發之際,沙僧寶杖橫檔,黑尖擦著杖刃飛過,在薑維鬢角削落一縷青絲,落地即化為灰燼。
“不可與幻象論情!”唐僧杖頭金光暴漲,剩餘佛珠全部碎裂,化作二十四道金光直衝鬥牛。金光中,諸葛亮前世記憶如走馬燈般展開:
第一幕:蟠桃園中,青衫仙官手持羽扇狀法寶,正在巡視靈核果樹。那扇子開合間,可見扇骨紋理如星圖流轉,正是丞相羽扇原型。
第二幕:淩霄殿內,仙官跪捧碎裂的靈核寶盒,盒中掉出一角幡旗,其上“命”字血跡未乾。玉帝拍案震怒,仙官被貶下界,扇子碎木隨之墜落凡塵。
第三幕:人間戰場,碎木飄至南陽臥龍崗,被一童子拾起,製成羽扇。童子搖扇一笑,驚起簷下春燕,正是少年諸葛亮。
“原來如此……”薑維淚落如雨,終於明白丞相為何對羽扇愛不釋手。那不是尋常器物,而是前世的執念,是未竟的仙緣。此時返魂花已恢複兩瓣光彩,諸葛亮虛影抬手欲觸薑維,卻被斷時霧逼退,指尖在霧中留下一道金色軌跡,如流星劃過長夜。
司馬懿幻象突然發出桀桀怪笑,斷刃竟分化為三,分彆斬向唐僧、薑維、沙僧。維舉扇遮擋,扇骨碎木突然發燙,竟在霧中燒出一片淨空。透過火光,他望見幻象眼中閃過一絲迷茫,如千年孤魂突然照見本心。
“仲達公,”薑維以扇指天,“你我皆被天命所困,何不順天應人,助丞相完成遺誌?”幻象聞言,斷刃齊齊落地,化作三灘黑水。羅盤處軍士發出哀號,化作飛灰四散。斷時尖失去法力支撐,“當啷”墜地,碎成齏粉。
五丈原上驟然風止霧散,東方已現魚肚白。返魂花雖未完全綻放,卻已有了眉目輪廓。諸葛亮虛影輕歎:“伯約,吾昔年在天庭,與四聖共掌靈核,曾見星圖中城堡如棋子……今塵世靈核異動,皆因幡角未歸……”話未說完,便被晨風吹散成點點熒光,融入薑維的羽扇。
唐僧收了錫杖,凝視天邊殘星:“貧僧觀此星圖,祁山堡方向似有靈核共鳴,或許‘命之幡角’另有玄機。”薑維握緊羽扇,隻覺扇骨碎木在掌心發燙,仿佛有無數聲音在耳邊低語。一行人收拾行裝,踏碎晨霜,向祁山堡進發。欲知堡中藏著何等秘寶,且看下節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