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紙脈革新,棉紙困局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 > 第37章 紙脈革新,棉紙困局

第37章 紙脈革新,棉紙困局(1 / 1)

貞觀三年驚蟄,李承乾微服來到長安東市"博古書肆"。檀木書架上,棉紙印的《論語》標價三匹絹,而隔壁桑皮紙抄本竟要五匹。一個布衣書生對著價簽歎氣:"抄書三月能省兩匹絹,可手腕早磨出了繭子..."話音未落,書肆老板用戒尺敲著櫃台:"棉紙耐藏,十年不蛀,豈是抄本可比?"

這幕讓李承乾想起昨日弘文館的奏報:棉紙生產成本中,原料占七成,其中桑皮與棉絮的采購價被崔、王二氏聯手抬高。他蹲下身,撿起地上廢棄的棉紙樣張——紙麵密布未打散的棉纖維團,正是將作監初期試驗品。"去將作監取最新的紙樣成本冊。"他對親衛低語,指尖劃過價簽上的"棉紙三匹",墨跡在紙背暈染成模糊的團塊。

當晚在東宮展開的成本冊讓他蹙眉:每斤棉絮收購價相當於半鬥粟米,而將作監匠人每日僅能生產二十張棉紙。更棘手的是,世家商隊正將西域運來的廉價麻紙偽裝成"波斯貢紙",以十倍價格售賣,變相抬高市場對"高價紙"的心理預期。

將作監漚麻池前,李承乾用竹棍撥開水麵浮渣,撈起一團糾結的棉麻混合漿。老工匠陳默捏著漿團搖頭:"棉纖維太短,總填不滿麻絲縫隙,得加三成桑皮才行..."話音未落,池麵突然泛起墨色漣漪——昨日試驗的油墨殘渣與棉蠟發生乳化反應,竟讓漿團表麵形成一層薄膜。

"試試用染坊廢靛藍水浸泡棉絮。"李承乾想起在《天工開物》插圖中見過的"堿法製漿",雖無具體配比,卻記得"藍澱水可軟纖維"的記載。匠人按此試了三日,發現經靛藍水浸泡的棉絮纖維分離度提升,但紙頁乾燥後仍帶灰藍色。他又讓太醫署按《齊民要術》配出草木灰水:"分三次加入,每次間隔兩時辰。"這種模糊建議源自他對古代製漿"分步處理"的學術記憶。

深夜秘閣的燭光下,他在絹帛上繪製"纖維交織模擬圖"。麻纖維呈波浪狀,棉纖維如短線穿插,中間用朱砂標注"需填充物"。隨侍書吏看不懂這抽象畫,卻見他突然擱筆:"去西市收所有破漁網,按斤計價,勿讓世家察覺。"這靈感來自昨日路過魚市時,看見漁婦用破網兜濾淘米水的場景。

西市"碎貨王"的攤位前,李承乾目睹崔氏家奴以雙倍價格搶購破布。賣漁網的老漢偷偷拽住他衣角:"今早有輛粟特商隊的車,裝著整車破麻布往城南去了..."他立即讓親衛追蹤,在韋氏私莊的地窖裡發現了驚人一幕:數百匹破布被硫磺熏壞,纖維脆如齏粉——世家正用銷毀廢料的方式維持原料稀缺。

"轉向非紡織廢料。"他在原料清單上劃掉"破布",添上"麥稈、稻殼、樹皮"。將作監匠人試了半月,發現麥稈纖維粗硬,抄出的紙頁布滿孔洞。李承乾卻在《敦煌遺書》殘卷中找到線索:"某寺僧用葦稈造紙,字可透背。"他讓匠人將麥稈與麻纖維按七比三混合,在水碓中舂搗百次——當第三鍋漿出鍋時,匠人驚喜地發現纖維竟能勉強交織,雖紙麵粗糙,卻可書寫。

更精妙的是"廢料時間差"策略。他讓密探在西市放出消息:"太子嫌棉紙太貴,欲廢此術。"世家聞訊立刻放鬆對廢料的監控,甚至低價拋售囤積的破布。十日後,當將作監突然大規模收購時,廢料價格已回落六成。崔敦禮在朝會上彈劾"賤用廢料汙紙"時,李承乾呈上成本對比表:"新料紙三匹,廢料紙八錢,價差三十倍。"

將作監新落成的水碓坊裡,巨大的木輪在渭水中轉動,帶動石臼舂漿的聲響震耳欲聾。李承乾蹲在刻度盤前計數:"百次舂搗,纖維斷裂度剛好。"老工匠趙翁遞過試紙,上麵用墨寫著"貞觀八年春",雖有暈染,卻未透背。這個效率提升十倍的裝置,設計靈感來自他對漢代水碓模型的記憶,卻讓匠人按《考工記》"輪人"篇自行改良。

但新問題接踵而至:過度舂搗導致纖維過碎,紙頁薄如蛛網。李承乾讓匠人在水碓軸上安裝竹製撥片:"每舂五十次,撥片自動換向,仿手工翻漿。"這個機械巧思源自他在博物館見過的宋代水轉大紡車,卻故意不說破,隻讓匠人"看水流琢磨"。當第四版水碓試運行時,石臼舂搗聲竟形成規律的節奏——匠人後來稱之為"舂漿十二拍"。

與此同時,他設立"漿質評鑒會":讓棉紡社織女、書肆老板、太學生組成評審團,每日給紙樣打分。一個賣胡餅的老漢指著麥稈紙說:"這紙包餅,油透不爛!"這個民間評價讓李承乾決定,先推廣廉價麥稈紙用於包裝,為棉紙改良爭取時間——這種分階段推廣策略,暗合後世"技術迭代"的思維。

夏日暴雨連綿,將作監紙庫進水。李承乾查看受損紙樣時,發現被雨水浸泡的膠蠟紙竟比乾燥時更柔韌。"水讓膠蠟滲入纖維!"他立即讓匠人改進施膠工藝:將白芨膠與棉蠟加熱融化,趁紙頁半乾時塗刷。這個發現讓新紙的耐折度提升至五十次,但成本也增加兩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關鍵的突破來自太醫署。一位老醫官想起《本草拾遺》中"桃膠可固發"的記載,熬製出桃膠施膠液。當桃膠液用於麥稈紙時,奇跡出現了:紙頁表麵形成透明薄膜,墨色不暈且能防水。李承乾親自用此紙書寫,發現乾燥速度比膠蠟紙快三倍。他立即讓將作監記錄配方:"桃膠三兩,水五升,文武火熬至膠凝"——這程式被刻在木牌上,每個步驟都配著匠人繪製的插圖。

此時世家還蒙在鼓裡。崔氏商隊仍在高價囤積桑皮,甚至放出"棉紙有毒"的流言。李承乾將計就計,讓棉紡社織女們用桃膠紙製作"避毒符",在西市免費分發,符紙背麵印著"桃膠固紙,百毒不侵"——這種借力打力的輿論戰,讓世家的謠言不攻自破。

貞觀三年秋分,將作監突然宣布:"新製"桃膠麥稈紙"上市,每百張價五百文。"這個價格僅為棉紙的六分之一,卻能滿足日常書寫。李承乾算準了世家的反應——崔敦禮果然在朝會上彈劾"紙賤傷農",聲稱低價紙會導致桑農破產。他從容應對,呈上《隴右桑農生計圖》:"此紙用麥稈為料,與桑農無關,反可讓寒門買紙讀書,他日科舉高中,桑農子弟亦多一條出路。"

更精妙的"時間差"交易在西市展開。他讓心腹商人在世家囤貨的桑皮紙價格高漲時,暗中拋售桃膠紙製造恐慌,待價格暴跌後再低價收購桑皮紙庫存。三個月內,崔氏商隊的桑皮紙棧從爆滿到空置,而將作監的倉庫裡,卻堆滿了以"處理價"購入的優質桑皮——這些原料被用於改良棉紙,使新棉紙成本再降四成。

當崔敦禮發現中計,桑皮價格已跌回貞觀初年水平。李承乾在東宮設宴,邀請世家代表觀看新紙坊的生產:水碓舂漿如飛,桃膠施膠成膜,三百工匠每日可產紙千張。席間,他指著剛出爐的棉紙說:"此紙日後必成尋常物,諸位此刻若肯低價出讓囤積的桑皮紙,尚可收回三成成本。"老世族們看著案頭桃膠紙印的宴客名單,終於明白——他們最看重的"稀缺性",已被這看似緩慢的技術革新徹底打破。

暮色中的渭河岸,李承乾看著運紙的漕船順流而下,每艘船頭都插著"貞觀紙坊"的杏黃旗。風中傳來棉紡社新編的歌謠:"麥稈黃,桃膠亮,一張賤紙,暖了寒窗..."他勒住馬韁,伸手拂去馬鞍上的紙灰——那是今早試驗桃膠紙時留下的,此刻在夕陽下竟泛著珍珠般的光澤,仿佛預示著一個知識平民化的時代,正隨著這廉價的紙頁,悄然鋪展在大唐的土地上。

喜歡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請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萌妻來襲!冰山先生你彆跑 男友雇京圈太子親我,怎麼後悔了 星穹鐵道:被稱為活體奇物這件事 改命來財 資本家大小姐家屬院帶崽,京少天天哄 預知未來的我,心聲被竊聽了 一路行之神傳 速通武林,拳鎮諸天! 賭癡開天 大唐:重生李承乾,開局自請廢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