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二年秋,長安城落葉紛飛。
李承乾站在兵部衙門的沙盤前,凝視著遼東地形。沙盤上代表唐軍的小旗已插到高句麗腹地,但平壤城依然巍然不動。劉仁軌的水師雖屢建奇功,卻始終無法給予高句麗致命一擊。
"殿下,營州急報!"兵部侍郎杜楚客匆匆走入,遞上一封火漆密信,"高句麗軍中出現異動,疑似主力回撤!"
李承乾展開密信,眉頭漸漸舒展。信中稱,高句麗大將淵蓋蘇文突然率三萬精兵離開前線,向東南方向疾行。與此同時,平壤城戒嚴,寶藏王連續三日未露麵。
"東南方向..."李承乾手指在沙盤上移動,"那不是新羅邊境嗎?高句麗要與新羅開戰?"
"報——"一名侍衛慌張闖入,"鴻臚寺新羅使者緊急求見!"
新羅使者金春秋滿臉惶恐,一見麵就跪地哭訴:"太子殿下救命!高句麗大軍壓境,聲稱我新羅勾結大唐,要滅我國祚!"
李承乾扶起這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新羅名將:"金將軍勿憂。高句麗無故攻伐盟友,我大唐豈會坐視?"
金春秋感激涕零:"殿下仁德!我王願永世稱臣,隻求大唐出兵相救!"
送走金春秋,李承乾立即入宮麵聖。李世民聽完彙報,冷笑道:"好個高句麗,打不過大唐,就拿新羅撒氣!"
"父皇,此乃天賜良機。"李承乾目光炯炯,"新羅求救,我師出有名。不如命營州都督張儉率軍東進,與水師夾擊高句麗!"
"不可冒進。"李世民搖頭,"遼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朕已命李靖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籌全局。眼下當務之急是..."皇帝話鋒一轉,"找到李建成!"
李承乾心頭一震。是啊,李建成才是心腹大患。高句麗不過疥癬之疾,而這位廢太子若繼續興風作浪...
"兒臣已加派死士,定會..."
"報——"一名千牛衛慌張闖入,"陛下!邊關急報!高句麗軍中那個"金先生"現身新羅前線,率軍連破三城!"
李世民拍案而起:"果然是他!傳旨李靖,務必生擒此賊!"
離開兩儀殿,李承乾心緒難平。李建成竟親自率軍攻打新羅?這不合常理。以他對這位"大伯"的了解,此人城府極深,絕不會輕易暴露行蹤...
"殿下!"馬周匆匆趕來,"查清了!高句麗內亂,寶藏王被淵蓋蘇文軟禁。那"金先生"是趁亂逃出平壤的!"
李承乾恍然大悟。難怪高句麗軍突然回撤,原來是內訌!李建成失去靠山,隻能鋌而走險...
"傳令新羅細作,密切監視"金先生"動向。另外,命登州水師準備接應,孤要親赴遼東!"
三日後,當李承乾率領三千精銳禁軍離開長安時,秋雨綿綿而下。李世民親自到城門送行,將一柄鑲金玉帶佩劍賜予太子。
"此劍隨朕多年,今日賜你防身。"李世民聲音低沉,"記住,務必活捉李建成。朕要親自問問他,為何要引狼入室,禍亂華夏!"
李承乾鄭重接過:"兒臣領旨!"
隊伍沿著渭水東行,過潼關,經洛陽,一路向營州進發。沿途州縣官員紛紛出迎,但李承乾無心應酬,日夜兼程。
這一日,隊伍剛過渝關,前方斥候突然回報:"殿下!發現一支潰兵!"
李承乾策馬上前,隻見十幾個新羅裝束的士兵狼狽奔來,身上大多帶傷。
"站住!你們是哪部分的?"
為首的將領見到大唐旗幟,撲通跪地:"末將金庾信,參見太子殿下!我新羅...快亡國了!"
李承乾心頭一震。金庾信?這不是曆史上新羅名將金春秋的兒子嗎?他下馬扶起對方:"慢慢說,怎麼回事?"
金庾信聲音顫抖:"那"金先生"用兵如神,連破我七城。三日前更設計誘我軍入伏,父帥...父帥重傷被俘!"
"現在戰況如何?"
"高句麗軍已逼近金城!我王派末將突圍,向大唐求救!"
李承乾立即下令加速前進。三日後,隊伍抵達營州。營州都督張儉聞訊出迎,臉色凝重:"殿下,情況不妙。李靖大將軍已率五萬精兵東進,但被高句麗軍阻在鴨綠水西岸。"
"李建成呢?"
"據探子報,他親率一萬精兵圍攻金城,揚言要活捉新羅王。"
李承乾眉頭緊鎖。李建成如此急切要滅新羅,必有深意。他展開地圖,突然發現一個關鍵——金城臨海,且有良港!
"不好!"李承乾拍案而起,"他是要奪取新羅戰船,逃往倭國!"
張儉愕然:"倭國?"
"不錯。"李承乾手指地圖,"倭國與高句麗素有往來。若李建成逃到那裡,借助倭國之力繼續對抗大唐..."
"那怎麼辦?"張儉急問,"現在調水師南下,至少需要半月!"
李承乾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不必調水師。傳令全軍輕裝簡從,急行軍趕往金城。同時放出風聲,就說大唐太子親率十萬大軍來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是..."
"虛張聲勢,逼李建成自亂陣腳!"
當夜,李承乾寫下密信,命心腹死士潛入金城,聯絡新羅守軍。信中言明,隻要新羅能堅守三日,唐軍必至。
次日拂曉,唐軍輕裝出發,日夜兼程。沿途不斷有高句麗小股部隊襲擾,但都被前鋒擊退。第三日黃昏,當金城遙遙在望時,前方突然傳來震天喊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