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碼頭上旌旗招展,鼓樂喧天。李泰身著親王禮服,站在迎接隊伍的最前方,不住地踮腳張望。江麵上,那支威震南海的艦隊正緩緩駛來,為首的樓船桅杆上,赤黃龍旗獵獵作響。
"來了!大哥的船來了!"李泰興奮地拽了拽身旁長史的衣袖,"快看看本王衣冠可還整齊?"
長史忍俊不禁:"殿下今日已經問了八遍了,衣冠齊整得很。"
樓船靠岸,舷梯放下。李承乾一身戎裝,腰佩寶劍,大步走下船來。一年多的海上征戰,讓他的皮膚曬成了古銅色,眉宇間更添幾分堅毅。
"四弟!"李承乾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李泰,臉上頓時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大哥!"李泰三步並作兩步衝上前,竟不顧禮儀一把抱住了李承乾,"你可算回來了!"
兄弟二人緊緊相擁,李承乾能感覺到弟弟的肩膀在微微發抖。他心中一暖,輕輕拍著李泰的後背:"多大的人了,還跟孩子似的。"
李泰這才鬆開手,抹了抹眼角:"大哥這一走就是一年多,弟弟想你想得緊。母後更是日日念叨,說你再不回來,她就要親自去南海尋人了。"
李承乾心頭一熱。作為穿越者,他從小就刻意維護與弟弟妹妹們的感情,尤其是對李泰這個曆史上本該與他爭儲的弟弟,更是傾注了無數心血。現在看來,這些年的付出沒有白費。
"走,先上馬車,路上慢慢說。"李承乾攬著李泰的肩膀,"父皇母後身體可好?"
馬車內,李泰如數家珍地彙報著這一年多長安的種種:"...兕子已經會背《千字文》了,天天纏著父皇問大哥什麼時候回來;小十七開始學騎馬了,摔得鼻青臉腫也不哭;還有九妹,女紅做得可好了,給你繡了十幾個香囊..."
李承乾含笑聽著,不時插話詢問細節。這種家常的溫馨,比任何凱旋儀式都更讓他感到慰藉。
"對了,"李泰突然壓低聲音,"大哥要小心李佑。你不在的這段時間,他可是上躥下跳,沒少在父皇麵前搬弄是非。"
李承乾眉頭一皺。李佑是陰妃所生,曆史上確實有謀反的劣跡。他拍了拍李泰的手:"無妨,跳梁小醜而已。倒是你,這一年多沒少替我擋箭吧?"
李泰不好意思地撓撓頭:"也沒做什麼...就是按大哥走前的囑咐,每日必去給父皇母後請安,幫著處理些政務。哦對了,我還把大哥留下的《海權論》讀了三遍,真是大開眼界!"
李承乾欣慰地笑了。臨行前,他將自己整理的一些現代海洋戰略思想編成小冊子交給李泰,沒想到弟弟如此用心。
兄弟二人一路暢談,不知不覺已到行宮。揚州刺史早已備下盛宴,為太子洗塵。
宴席上,李泰興致勃勃地向兄長敬酒:"大哥此戰威震四海,連西域諸國都派使者來賀。聽說你生擒了大食皇太子?快給我講講!"
李承乾笑著搖頭:"都是將士用命,我不過坐鎮中軍罷了。"話雖如此,他還是簡略講述了天竺之戰的經過,聽得李泰和在場官員驚歎不已。
宴罷,兄弟二人秉燭夜談。李泰命人取來一個精致的木匣:"大哥,這是你走這一年多,我替你收集的各路情報。朝中大臣的動向,地方官員的政績,還有西域、吐蕃的動靜,都記在裡麵了。"
李承乾鄭重接過,心中感動不已。這份禮物比任何珍寶都珍貴,可見弟弟是真心實意在為他著想。
"四弟長大了。"他輕歎一聲,"有你在長安坐鎮,我在外征戰才能無後顧之憂。"
李泰臉一紅:"大哥過獎了。其實..."他猶豫了一下,"有件事我一直想問你。"
"但說無妨。"
"大哥為何如此信任我?"李泰直視李承乾的眼睛,"自古天家無親,何況儲君之位..."
李承乾沒有立即回答。他起身走到窗前,望著滿天星鬥。作為穿越者,他當然知道曆史上李泰會與太子爭位。但這一世,他從小就對弟弟傾心相待,不僅親自教導學問,更在李世民麵前為李泰爭取了不少機會。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李承乾轉身,目光真誠,"四弟可還記得你六歲那年,從禦花園的假山上摔下來?"
李泰一愣:"記得...當時是大哥不顧危險接住了我,自己卻被砸得頭破血流..."
"那日我就發誓,這輩子一定要保護好弟弟妹妹。"李承乾走回來,按住李泰的肩膀,"什麼儲君之位,難道比骨肉親情還重要?"
李泰的眼圈頓時紅了。他猛地跪下:"大哥!弟弟在此立誓,此生絕不辜負大哥信任!"
李承乾連忙扶起他:"傻小子,說這些做什麼。來,看看我給你帶的禮物。"
他命人抬進來幾個大箱子,裡麵裝滿了南海奇珍——天竺的象牙雕件、錫蘭的藍寶石、波斯的織金地毯...最珍貴的是一把大食彎刀,刀鞘鑲嵌著七色寶石,鋒利無比。
"這..."李泰愛不釋手地撫摸著彎刀,"太貴重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就好。"李承乾笑道,"還有更好的呢——我向父皇舉薦你兼任鴻臚寺少卿,主管西域和南海事務。這樣你就能名正言順地接觸那些外國使節了。"
李泰驚喜交加:"真的?父皇答應了?"
"聖旨應該已經到長安了。"李承乾眨眨眼,"你不是喜歡研究外國風物嗎?這個職位正合適。"
兄弟二人促膝長談至深夜,從朝政到軍事,從南海見聞到長安趣事,無所不談。李承乾發現,經過這一年多的曆練,李泰確實成熟了許多,對一些政事已經有了獨到見解。
次日清晨,兄弟二人並轡而行,開始返京的最後一段路程。沿途百姓聞訊而來,爭相一睹太子風采。李承乾特意放慢速度,不時向路旁百姓揮手致意。
"大哥在民間的威望更高了。"李泰感歎道,"這一路走來,百姓都在傳頌你平定南海的功績。"
李承乾搖搖頭:"民心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君者當時刻謹記,這些讚譽背後是沉甸甸的責任。"
李泰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就在這時,前方突然傳來一陣騷動。一隊騎兵飛馳而來,為首的竟是千牛衛中郎將!
"殿下!"中郎將滾鞍下馬,單膝跪地,"陛下急詔!請殿下即刻返京,不得延誤!"
李承乾心頭一緊:"出了什麼事?"
中郎將看了看左右,低聲道:"吐穀渾可汗伏允病逝,其子慕容順繼位,正暗中勾結吐蕃,意圖犯邊!"
李泰倒吸一口涼氣。吐穀渾地處河西走廊要衝,若與吐蕃聯手,將直接威脅大唐西境。
李承乾當機立斷:"四弟,你率大隊按原速前進。我帶輕騎先行返京!"
"大哥放心!"李泰鄭重點頭,"路上一切交給我。"
當日午後,李承乾便帶著三百輕騎離開官道,抄小路直奔長安。一路上,他不斷收到飛鴿傳書,局勢越來越緊張——吐蕃讚普鬆讚乾布已調集十萬大軍,陳兵邊境!
"殿下,前麵就是潼關了。"杜荷指著遠處的關城,"過了潼關,再有一日便可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