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文脈千秋_大唐太子的開掛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2章 文脈千秋(1 / 2)

永徽六年的春風掠過終南山麓,李承乾站在新建的"文淵閣"前,仰望著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築。五層高的主樓飛簷鬥拱,兩側廊廡連綿不絕,正門上"文淵閣"三個鎏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殿下,第一批藏書已經運抵。"秘書少監躬身稟報,"共計三萬五千卷,其中波斯、大食等外邦典籍八千卷。"

李承乾微微頷首,邁步走進閣內。迎麵是一幅巨大的《大唐疆域圖》,圖上不僅標注了州縣,還用紅線連接著正在修建的馳道網絡。圖旁立著一塊石碑,刻著他親筆題寫的"廣納天下典籍,傳承千秋文脈"。

"藏書樓按經史子集分類,頂層專藏各國典籍。"秘書少監引路介紹,"按殿下吩咐,每本書都抄錄副本,正本珍藏,副本供學子閱覽。"

轉過回廊,眼前豁然開朗——數百名學子正伏案抄書,筆尖在紙麵上沙沙作響。李承乾駐足觀看,忽然注意到一個瘦小的身影正吃力地搬運書箱。

"那是..."

"回殿下,是崇文館選送的小書童,因家貧輟學,在此做些雜役。"

李承乾眉頭微皺,走到那孩子麵前:"多大了?可識字?"

小書童嚇得跪倒在地:"回...回殿下,小的十二歲,認得幾個字..."

"從今日起,你每日可聽講一個時辰。"李承乾對秘書少監道,"傳令下去,文淵閣所有雜役,隻要願意,皆可旁聽講學。"

這一決定如春風般傳遍長安。次日清晨,當李承乾再次來到文淵閣時,發現抄書區多了幾十個衣著樸素的少年,正聚精會神地聽講官講解《論語》。

"殿下仁德!"秘書少監感慨,"這些寒門子弟,終見出頭之日。"

"學問不該是世家專屬。"李承乾目光深遠,"傳朕旨意,在文淵閣設立"助學基金",資助貧寒學子。"

五月初五端陽節,文淵閣正式開放。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李承乾宣布首日由晉陽公主主持開閣儀式。十四歲的小公主身著儒衫,落落大方地向數百學子講解《幾何原本》中的基本原理。

"你們看,這個三角形..."她用自製的木製教具演示著,"邊與角的關係,不僅存在於紙上,更體現在建築、舟車乃至天地運行之中。"

學子們聽得如癡如醉。一位來自波斯的學者忍不住讚歎:"大唐公主的學識,勝過我國最淵博的智者!"

開閣儀式後,李承乾在文淵閣召開了一場特殊的"四夷學術會"。來自大食、波斯、拜占庭、天竺等十六國的學者濟濟一堂,共同探討天文、數學、醫學等領域的難題。

"諸位請看。"拜占庭學者狄奧多西展開一卷羊皮紙,"這是我國保存的歐幾裡得《光學》殘卷,記載了光的反射定律。"

大食數學家阿爾·花剌子米立即補充:"我們推算出,光從空氣進入水中時,會產生折射..."

熱烈的討論持續到深夜。李承乾命人將各方觀點詳細記錄,彙編成《四夷學術集要》。這部劃時代的著作,後來成為東西方學術交流的裡程碑。

盛夏時節,一個令人憂心的消息傳來:吐蕃讚普鬆讚乾布病逝,其孫芒鬆芒讚繼位,正調集大軍準備犯邊。

"殿下,是否要調隴右軍防備?"兵部尚書急切請示。

李承乾卻出人意料地搖頭:"不,朕要派使團吊唁。"

朝堂上一片嘩然。老將們紛紛反對:"吐蕃狼子野心,此時正該乘虛而入!"

"諸卿稍安。"李承乾示意內侍展開一幅地圖,"請看,吐蕃新主年幼,大論宰相)祿東讚把持朝政。此人素來主和,曾多次出使大唐。"他頓了頓,"朕已命人準備厚禮,包括《傷寒雜病論》醫書、優質糧種和新式農具。"

這一手果然奏效。當大唐使團帶著珍貴禮物抵達邏些城時,吐蕃貴族們被中原的醫術和農技深深震撼。祿東讚親自接見使者,表示願續訂和約。一場可能的戰爭,消弭於無形。

"殿下妙算!"馬周由衷讚歎,"不費一兵一卒,就化解了邊患。"

"武力征服終非長久之計。"李承乾意味深長地說,"讓吐蕃人嘗到和平的甜頭,他們自會明白,與大唐為友比為敵更有利。"


最新小说: 什麼!穿越到大召國賣肉! 我的東莞姐姐 帝心不經撩,她踩著白月光上位 海賊:我於頂上繼承白團 亮劍:都穿越了還玩小米加步槍? 是你們要解除匹配,現在又跪什麼 末世綁定大佬,我靈氣爆表躺贏了 文娛:你就是這麼玩音樂的?! 未來編碼者:奇跡 重生饑荒年:帶著妹妹虐渣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