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在一旁幫忙勸道:“趙兄弟所言甚是,如今梁山已歸我們所有,趙兄弟足智多謀,理應成為山寨之主。
我們兄弟也都各有位置,皆大歡喜。”
阮家三兄弟也滿麵笑容。
“哈哈,趙兄做了寨主,我也能做個頭領了。”
阮小七高興地說,“二哥本還擔心家眷安置,現在直接接來梁山便是。”
“林教頭,彆想太多了。”
阮小二也開口,“彆說你,我們誰能料到王倫會對付趙兄?這不是你的錯。”
在眾人的勸慰下,林衝終於釋懷。
“昨晚勸王倫接納兄弟未果後,我就讓娘子和嶽父收拾東西,準備下山同行。”
林衝感慨道:“如今這樣挺好,趙兄做了寨主,我們也成頭領了,有地方安身,也不再受王倫算計。”
見大家都推舉他,趙言沒再謙讓。
待杜遷以王倫首級平定內亂,帶著宋萬和朱貴前來拜見後,眾人開始排座位。
孫安作為客人,自覺站在一旁。
接下來,趙言自然坐首位。
到第二把交椅時,眾人一致推薦林衝。
林衝急忙推辭:“各位不可,我隻是個教頭,不懂謀略,怎能擔此重任!”
“林教頭此話差矣,你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名聲天下皆知!”
魯智深笑道:“我們都不如你,若占你之上,豈不讓世人笑話?”
“林教頭就彆推辭了,剛才你帶我們從地牢殺到這裡,勢不可擋,展現了豹子頭的威風,坐第二把交椅實至名歸。”
阮小二也說道。
林衝身旁的阮小七也附和道:“林教頭,昔日王倫心胸狹隘,致使您位列第四,如今這第二把交椅,您若再謙讓,恐怕連累趙兄的威名。”
阮小五、杜遷、宋萬與朱貴相繼勸說。
林衝拗不過眾人,隻好坐上第二把交椅。
看他坐得並不情願,趙言真誠勸道:“東京之時,您便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梁山眾兄弟都需您的,這是梁山根基所在,您若不坐此位,怎能擔起重任?”
林衝這才領悟,連忙拱手致謝:“兄弟之言,我銘記於心,今後定為梁山儘力!”
隨後眾人推舉魯智深坐第三把交椅,他爽朗一笑,未多言便安然落座。
輪到第四把交椅時,阮小二開口:“哥哥,杜遷兄身為山寨元老,在平息內亂不可沒,讓他坐第四位,我們都會服氣。”
杜遷雖武藝不及三阮,但資曆深厚且有功勞,趙言正為此苦惱,卻不料阮小二主動謙讓。
趙言見阮小二毫無私心,滿心感動:“阮二哥所言極是,杜遷兄坐第四位,阮二哥坐第五位。”
杜遷原以為新頭領到任,自己能保位置已屬不易,沒想到竟排到第四。
被阮小二推至座位上時,他一時語塞:“兄...兄弟,這不合適吧。”
“杜遷兄不必推辭了。”
趙言微笑道:“兄長久居梁山,往後少不了你的助力,咱們定能讓這八百裡水泊更加興盛!”
杜遷聲音有些哽咽地回應:“大哥如此厚待於我,若不儘心儘力,豈非禽獸不如!”
見到杜遷真心歸附,趙言內心滿是喜悅。
隨後的座位排序,阮小二率先謙讓,阮小五和阮小七緊隨其後,最終宋萬坐了第六位,阮小五坐了第七位,朱貴坐了第八位,阮小七坐了第九位。
經過一番禮讓,原本的梁山元老杜遷、宋萬、朱貴雖座位靠後,但比起王倫時期的混亂,如今已是天壤之彆。
特彆是阮家兄弟的謙遜之舉,讓三人感激不已。
想起當年王倫掌權時,為爭奪席位爭鬥不休,比如朱貴原無一席之地,後因林衝位列第四,王倫才勉強安排他。
這些往事,杜遷三人雖未明說,卻儘在心中。
與趙言相比,王倫的行為實在令人厭惡。
自這一刻起,杜遷等人徹底告彆舊主,一心跟隨趙言。
安排好座次後,趙言命林衝、杜遷等老寨主帶領魯智深及阮家三兄弟巡查各處,以安撫山下嘍囉的不安情緒,也讓眾人熟悉新任首領。
待眾人離開,趙言注視著一直沉默的孫安,問道:“孫安兄,你覺得當前局勢如何?”
孫安笑著答道:“從今晚的情形來看,不出三五日,趙兄必成綠林翹楚。”
“僅限綠林嗎?”
“眼下梁山隻能如此,但未來如何,誰能預見?我拭目以待!”
二人對答間相視一笑,趙言心中了然。
那位武藝高強、胸懷壯誌的男子,誌向並不局限於江湖草莽,而是胸懷天下。
一路同行,孫安再未提起歸返田虎之事,顯然已決意另謀出路。
儘管他與趙言相處融洽,但要徹底投靠,仍有些許遲疑。
他雖未明言,但一句“拭目以待”
便表露心意,顯然還想在梁山暫留數日,觀察局勢後再做決定。
趙言並未強求,隻道:“孫安兄弟,我這裡有一事需勞煩你跑一趟,不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兄弟所指可是瓊英郡主與你的家人?”
孫安拍胸承諾:“你放心,我現在就下山,定將她們安然接來!”
趙言叮囑道:“你可先去找阮二哥,讓他為你安排漁船與人手,他自家也有家屬需要轉移。”
待孫安離去後,趙言凝視聚義廳牌匾,雖王倫突起算計令人措手不及,但既已掌控梁山,便該謀劃下一步。
先前眾人推舉他為主,不過因眾好漢追隨,趙言即刻從係統獲得“一萬一千點”
聲望值。
其中林衝、魯智深、阮小二、阮小五各得兩千點;杜遷、宋萬、朱貴各得一千點。
由此看來,追隨者的能力大小直接影響係統賦予的聲望值。
除追隨者貢獻外,占據梁山泊後,係統額外給予兩萬點聲望值。
總計收入三萬一千點,加上原有聲望,趙言目前共有四萬四千點聲望值。
原無花費之處,如今既占梁山,這些聲望值自當使用。
梁山現有兵力在綠林中已屬充足,但對趙言的大業而言,仍顯不足。
昔日梁山火並,局勢動蕩,許多小嘍囉四處逃散,連自家頭目都尋不見蹤影。
如此混亂的隊伍,怎能問鼎天下?趙言明白,首要之事是從係統聲望商城換取一本練兵強軍的兵書。
係統商城內兵書種類繁多,從古至今甚至涵蓋現代,但現代兵書雖知識麵廣,卻因時代差異,在宋朝難以全麵應用。
相比之下,古代兵書更切合實際。
經過考量,趙言鎖定了兩本經典。
其一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所著的《練兵紀實》,此書詳述了戚家軍的訓練方法,從兵員挑選到武器裝備,再到戰鬥策略,無所不包。
另一本是明朝末年的《武備誌》,集曆代兵法之大成,堪稱百科全書式巨作,可惜兌換代價高達十萬聲望值。
最終,趙言決定先兌換《練兵紀實》,用去了五千點聲望值。
他迅速記錄下書中內容,儘管有些北宋尚未普及的部分隻能暫時擱置。
北宋雖已有火箭、火蒺藜等火器,但《練兵紀實》中提到的多為火炮,尚處雛形,不便詳述。
此書篇幅龐大,趙言僅選取建軍與訓練內容先行整理。
林衝等人歸來時,見趙言正專注書寫,眾人不便打擾,輕聲交談。
林衝身為教頭,對兵法極感興趣,見趙言所寫練兵條目後,專注不已。
趙言每寫一段,他便仔細閱讀,後來索性站在一旁同步觀看。
如此持續半個多時辰,趙言手臂酸痛,不過僅完成不到千字。
他暗自感慨毛筆字的不易,林衝見狀,激動地說:“趙兄弟,未曾想到你精通此道,若以此為依據訓練士兵,定可組建強軍。”
趙言謙遜回應:“這些不過是昔日書所得,隨意歸納而成。”
即便戚繼光尚未出生,趙言仍大膽將《練兵紀實》據為己有。
林衝讚歎其才華,感慨自己多年從軍經驗遠不及趙言。
趙言則謙虛表示,自己僅是紙上談兵,遠不如林衝這般實戰經驗豐富。
趙言含笑說道:“待我把所有練兵心得整理成冊,還需兄長仔細審閱,把它們轉化為實際成果,為梁山組建一支所向披靡的精銳之師。”
“兄弟隻管放心,有了這份心得,我定助你實現心願。”